1.感官判别 1.1形状 优质纯豆粕呈不规则碎片或粉状,偶有少量结块。掺入了沸石粉、玉米等杂质后颜色浅淡,色泽不一,结块多,可见白色粉末状物。另外,若豆壳太多,则品质较差。 1.2色泽 优质豆粕为淡黄褐色至淡褐色,色泽一致。如有掺杂物,则有明显色差。如果色泽发白多为尿毒酶过高,如果色泽发红则尿毒酶偏低。淡黄色豆粕是因为加热不足,暗褐色或深黄色豆粕是因为过度加热所至,品质均较差。 1.3味道 优质豆粕具有烤豆香味,不应有腐败、霉坏或焦化味、生豆腐味及豆腥味(新生产的豆粕有豆腥味)。而掺入了杂物的豆粕闻之稍有豆香味,掺杂量大的则无豆香味。加热严重过度时有焦糊味;加热不足的含在口中则有生大豆的腥味。 1.4经验法 安全水分内的豆粕用手抓时散落性好,水分过高的豆粕用手抓则感觉发滞。 2.物理判别 2.1容重法 正常纯大豆粕的容积重为594—610g/L(片状490~640g/L、粉状300—370g/L)。将所测样品容重与之相比,若超出较多,说明该豆粕掺假。 2.2水溶法 取样品少量,加适量水,搅拌,静置数分钟。泥土使水变浑浊,砂石、其它矿物则沉水底,麦皮漂浮于水面。 2.3经验法 绝大多数掺杂物都有颗粒细、比重大、价格廉的共同特点,豆粕中如有掺假物,包装体积通常会变小,而重量则增加,可通过包装体积的大小来判别原料是否正常;粉碎时,假豆粕粉尘较大,装入玻璃杯中粉尘会粘附于瓶壁,而纯豆粕无此现象。 2.4筛选法 观察过筛后各层筛上物的构成及种类。 2.5镜检法 纯豆粕镜检时可见外壳内外表面光滑,有光泽,并有被针刺时的印记。当豆粕中有玉米、麦麸、棉籽饼、贝壳粉、花生壳等掺假物时的镜检可见:(1)玉米粒皮层光滑,半透明,并带有似指甲纹路和条纹,这是玉米粒区别于豆仁的显著特点,另外,玉米粒的颜色也比豆仁深,呈桔红色。(2)麦麸中麦片外表面有细皱纹,部分有麦毛。(3)棉籽饼中棉籽壳碎片较厚,断面有褐色或白色的色带呈阶梯型,有些表面附有棉丝。(4)贝壳粉颗粒方形或不规则,色灰白。(5)花生壳有点状或条纹状突起,也有呈锯齿状。 3.化学判别 如豆粕中掺有尿素时,取样品20g于烧瓶中,加入10g生大豆及适量水,加塞后加热15~20min,去塞,如闻到氨气味,则有尿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