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蓝耳病,相信许多猪场对此很熟悉,因为该病长期在全国各地肆虐,不仅会造成母猪出现流产、死胎、发情异常、免疫抑制,还会导致商品猪出现严重腹泻、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猪只生长速度与健康,是目前导致猪群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元凶,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尤其是近几年在猪场防疫意识普遍增强的情况下,蓝耳病依然屡屡突破猪场的防线,让猪场老板困惑不已,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蓝耳病如此猖獗? 蓝耳病病毒粒子形态图 原因一: 很多猪场没有定期开展蓝耳病抗体水平和抗原监测。对自身猪场蓝耳病感染状态缺乏必要的了解,往往凭借个人经验和主观臆断来对猪进行疫苗免疫,这里面存在巨大风险和不足: 一:蓝耳病病毒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猪只在感染蓝耳病的潜伏期,在此阶段给猪群接种蓝耳病疫苗,将造成蓝耳病在猪体内的感染和繁殖,给发病猪只注射灭活苗导致猪只死亡增多就是很好地佐证。 二:使用减毒疫苗的局限性,由于目前所用疫苗毒株类型与病毒毒株结构类似,注射减毒疫苗相当于让猪群自然感染一次,猪只产生抗体需要较长时间,猪群在抗体空白期易感染。 三:由于蓝耳病疫苗生产厂家众多,给猪群更换或使用不同厂家的蓝耳病疫苗,给蓝耳病病毒不断变异和重组的机会,导致病毒不断进化,毒力不断增强。 原因二: 2012年蓝耳病NADC30毒株的出现。打破了原有蓝耳病经典毒株和高致病性毒株的二元格局,新的病毒毒株毒力更强,猪只在感染之后迅速产生菌毒血症,表现为发病早期高烧和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严重降低育肥猪生长速度。(目前该毒株全国流行,发病比例仅次于高致病性蓝耳病,而且其发病比例还有逐年上升之势。) 进行免疫之后,然后让猪只感染NADC30蓝耳病病毒。试验结果显示,目前猪场使用的蓝耳病减毒疫苗对新的NADC30基本无效,对新病毒毒株缺乏可靠保护力。 原因三: 猪场没有及时淘汰猪群强带毒猪只(S/P值>2.5)。尤其是繁殖性能低下、进行性消瘦、顽固性皮肤病子宫内膜炎等经产母猪以及呼吸道症状严重、 无治疗价值的猪只长期在猪群进行排毒、散毒,让蓝耳病在猪场内部反复循环,难以根除。 原因四: 现代集约化条件下猪群高密度养殖模式。在较为恶劣的生活环境下(温湿度、空气质量),且猪只长期受到各类毒素侵害(霉菌毒素、内毒素、抗生素毒素),导致猪群中免疫抑制普遍存在,这也是诱发蓝耳病的重要因素;给不同免疫状态的猪群进行疫苗免疫,不同猪群产生抗体水平层次不齐,对猪群的保护力也存在较大差异。 原因五: 小结: 同时猪场应保持理性,疫苗在防控蓝耳是很有意义的,但绝非是唯一途径,应该多从蓝耳病传染源的减少、传播途径的阻断、生物安全措施以及猪场内部生产管理等综合因素,从猪场的实际情况出发,查漏补缺,方能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