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饲料生产过程中,水分的控制非常重要!饲料水分偏低,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 1、调质中淀粉糊化度下降; 2、制粒更为困难,能耗增加,降低环模使用率; 3、颗粒硬度增加且PDI下降,影响动物消化吸收; 4、投入产出率下降。 为提高生产中颗粒饲料水分,很多企业都在想办法,近期笔者发现有些企业自行发明有“闪蒸补水设备”,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路,我根据走访实地调研,就此设备利弊予以分析,和各位同行探讨切磋。 市面上,各企业的闪蒸补水设备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原理大同小异,主要工作原理是:在调质器的饲料抛旋部位,使用高扬程泵将水喷入混合器,通过蒸汽把喷成雾状的水加热后,喷入调质器内,与饲料充分混合,通过此设备,提高调质阶段饲料水分,通过玻璃转子流量计控制喷水量,尽量使调质后水分保证在15%-17%最佳水分范围。该设备与早期的调质器加水道理相同,只是水添加相对均匀。 其目的是:控制调质阶段饲料水分。添加经过蒸汽加热的水,可减少添加水分影响调质温度;添加热的水分,尽量能够使游离水分与物料结合紧密,减少后续冷却水分的丢失;喷射添加热水,尽量能够使添加水分均匀分布。 使用效果举例:某企业在CMP3200-8制粒机,双层调质器上部进行改装增加“闪蒸补水设备”生产猪颗粒料时,多个品种测试: 1、调质后水分:未添加水时,13%-15%,每小时添加150-250公斤水,水分14%-15.5%; 2、成品水分:未添加水时,10%-12%,每小时添加150-250公斤水,水分11%-12.5%; 3、制粒机电流:未添加时,330A-350A,每小时添加150-250公斤水,电流280A-320A; 4、颗粒粉化率:未添加水时3.6-6.2;每小时添加150-250公斤水,3.4-6。 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通过“闪蒸补水设备”来增加饲料生产中水分,是可以达到:提高成品水分,降低生产能耗,同时降低饲料粉化率的。 既然这个设备这么神奇,为什么目前使用的企业并不是很多呢? 原因有这么几条: 1、该设备添加的水是游离水,虽然冷却阶段没有完全被风带出,但是在打包后,由于外界温湿度变化,很容易迁移,特别是在北方,外界环境干燥,饲料水分向外迁移而逐步丢失,存储7天左右就基本丢失殆尽,产生丢包。 2、该设备添加水量较大,且调质器不能使添加的水分均匀分布,会造成饲料水分局部偏高,冷却阶段风量分布又不可能绝对均匀,使得饲料中水分局部偏高,霉变风险增加。 3、饲料生产中温湿度、蒸汽质量、喂料速度、原料比例等,对成品水分都会产生较大影响,不容易掌控水添加量,使霉变风险更加不易掌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混合阶段补充饲料水分更加合理,且添加经过液体防霉剂处理过的水分,这样才能使水分更加均匀稳定的分布在饲料中,防止迁移丢包降低霉变风险。 (文章来源:九州互联 作者:翟国强) 推荐阅读: 饲料粉碎机产量下降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法 饲料干燥、冷却过程中的热能转化的介绍 饲料企业生产现场常见的问题 让饲料厂生产成本骤减的十大措施 螺旋输送机的分类及工作原理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