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管理的目标:实施严格的全进全出,保育、育肥期不同生长阶段批次隔离饲养,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分娩栏的使用率,生产更健康的猪只。 1、什么是批次管理? 每批固定2-3天为母猪及后备母猪进行人工授精。 欧洲和美国广泛采用,亚洲也在不断增加。 可按照1-2-3-4-5周一个批次进行生产。 好处多多:经济方面,计划方面,动物健康。 根据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数量制定批次管理计划, 先制定计划,再实施计划。 2、怎样进行批次管理? 确定每批次分娩母猪数量(由分娩栏数量决定) 确定需要进行人工授精的母猪数量以获得分娩母猪数量。 每周固定的一天给哺乳母猪断奶(或者2/3/4/5周)。 添加所需数量的后备母猪(已经通过口服四烯雌酮达到同步发情)到此批次。 以下数据是以1800头母猪为例进行的计算,供各位参考。 3、批次管理的五大优势 五个方面:分娩栏充分利用,有效利用后备母猪,人力成本节省,疾病减少,提供更多的商品猪。 种群规模 能够提供更多的商品猪 能够产出更多可供销售的仔猪以及育肥猪。 而且售价更高 与外界接触(如运输货车)感染疾病的风险降低。 所以特别适合中小型猪场(<1000头母猪)。 充分利用分娩栏 分娩栏是猪场最为昂贵的设施 如果不进行严格的规划,将会出现分娩栏空置的现象。 空置的分娩栏将会成为很高的机会成本。 有效利用后备母猪 口服四烯雌酮已达到同步:按照猪场计划同期发情。 费用低(较少的后备母猪数量及饲料支出) 母猪使用年龄延长:实际受孕年龄接近计划受孕年龄。 人力优势 有计划及分种群的开展猪场主要工作(例如人工授精),尤为节省人力。 资源优化配置:更好地安排经验丰富的员工投入到最为重要的工作中(对繁殖期的积极影响) 举例:批次管理对于提高工作质量的积极影响 三周批生产,分娩率由2015年的86%提高到2017年的92%(浙江,2017) 对于内部生物安全的积极影响 批次生产严格遵守全进全出原则,并且按照生长阶段隔离饲养。 降低区域疾病的发病率。 除此之外,组内仔猪的年龄差异性较小。 导致感染和疾病的途径 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动物/猪舍/猪场所处的微生物环境决定,或由已感染动物/猪舍/猪场间接触的类型以及频率决定。 采用了批次管理方式,动物接触、工作人员、运输货车、其它 设备、风、饲料传播的可能性均由强到弱。 外部生物安全 内部生物安全 全进全出的原则减少最易传染疾病的接触方式:动物间接触。 批次生产使全进全出原则得以真正实现。 在此基础上猪舍采取卫生措施从而进一步加强内部生物安全的积极影响。 因此批次生产能生产出更健康的猪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