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到底什么原因导致玉米市场如此剧烈的价格波动?春节前玉米价格还涨吗? 惜售挺价、备货抬价造就玉米涨价 前期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主要取决于两点:农户、贸易商惜售挺价以及用粮企业抬价收粮。 国家粮食局消息:截至1月15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6936万吨,同比增加397万吨。目前基层农户售粮进度也比去年有明显提升;官方机构调研显示:东北地区售粮进度已经达到50%-70%;华北黄淮地区在45%-55%。 我们从各位农户朋友那里了解到,部分农户已经将玉米全部售出,另外一部分处于惜售状态,等价格高了再出手。可见,现阶段农户惜售情绪异常强烈。当然,这其中不乏有一些囤粮的贸易商,不排除基层余粮多数都存留在粮商手中。总而言之,手中有粮的基层农户及贸易商现下基本都是惜售挺价心理,导致近期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导致玉米涨价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用粮企业挺价。据行情宝了解,本周周初山东部分深加工企业大幅上调玉米收购价,触及2000元/吨高位;在此之前,各企业已经开启了长达一个月的阶段性上调玉米收购价行情。主要由于当地企业库存偏低,深加工及饲料企业手中玉米库存基本保持在10-20天,距离春节不足两个月,企业年底产能开工率增加,同时新建厂情况较多,导致年前提前建立库存。 东北地区部分用粮企业更是“一粮难求”,特别是深加工补贴政策消息迟迟未到,企业不敢贸然备货,这就导致了年前部分企业进入“缺粮”窘境,不得不提价收粮。 政策粮拍卖、企业停收、港口高企造就玉米跌价 近期全国各地玉米价格滞涨企稳、止涨起跌的现象普遍增多,引发下行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 1、政策粮提前入市 伴随着产区中储粮将全年停收的消息传入市场,1月中上旬部分地区政策玉米已经陆续开启拍卖。9日、12日,山西中储粮分公司的分别进行两次拍卖,第一次全部成交,第二次成交率仅为39%,成交率低一部分原因是起拍价格的提高,另一部分原因是部分库点较为偏远。17日内蒙古轮换玉米首度亮相,似乎预示着黑吉辽等地政策粮入市为期不远了。 继山西、内蒙玉米执行拍卖后,本月23、25日分别迎来北京、吉林地区的临储玉米拍卖。尽管近期出现的几轮拍卖投放量较少,仍对市场起到一定影响;特别是在玉米价格已经涨至用粮企业难以接受的范围,政策粮的投放影响更多的是购销双方心态方面。 按照往年惯例,每年的临储拍卖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左右,而今年年初就开启了小规模政策粮投放,似乎也预示了今年临储拍卖或将提前。预计2018年临储投放正式重启的时间或提前至3-4月。 2、用粮企业观望情绪增加 目前各地区用粮企业采购心态有所转变,前期的“抢粮大战”已经将玉米价格推至一个偏高价位,触及企业价格底线。同时,企业阶段性备货基本完成,天气、运输导致的粮食到站量减少已有所缓解,因此出现频繁下调的情况。 3、港口玉米库存及进口粮食数量高企 根据行情宝追踪的业内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我国北方港口玉米库存约为405万吨;南方港口玉米库存约72万吨,均处于偏高水平。同时,去年12月我国部分用粮企业签订了大量的进口高粱、大麦等国外粮食订单。 由于国内玉米价格在年初开始依旧延续去年涨势,内外价差再度拉升,预计今年1月进口粮食数量将继续增长。庞大的港口库存以及进口粮食共同成为打压国内玉米的“黑手”,这也是为何近期港口玉米价格持续下跌的原因。 官方:春节前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空间有限 对于春节前后玉米价格是否上涨,官方已经给出答案:近日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期间市场与经济司司长唐珂表示,现在距离春节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空间有限。 行情宝认为:既然官方已经明确指出,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空间有限,而且我们从近期政策粮“适度”投放情况也不难看出,玉米价格阶段性高点已过。建议农户及贸易商利润可观的情况下可峰高售粮;对于下游采购企业及个人逢低备货为主。 作者:赵恬 来源:行情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