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开报告显示,中粮集团海外收购的来宝农业和尼德拉(两家被收购公司英文名首字母均为N)在2015年实现了令外界大感意外的经营业绩。 最新公布的“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债跟踪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尼德拉资产总额324.65亿元,净资产64.37亿元,2015年尼德拉实现营业总收入1166.38亿元,利润总额-1.92亿元。 截至2015年年底,中粮农业资产总额424.65亿元,净资产115.95亿元,2015年中粮农业实现营业总收入1066.4亿元,利润总额23.43亿元。 来宝农业在被中粮收购后,改称为中粮农业。 中粮农业和尼德拉合计在2015年为中粮贡献了约21.5亿元的利润。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认为,考虑到中粮集团丰富的产品结构、全产业链的发展定位有助于抵御外部经济周期变动,并保持相对稳定的经营及信用基本面。维持中粮的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 收购中粮农业和尼德拉是中粮前任董事长宁高宁时代最为辉煌的事件之一,中粮因此一跃成为世界级的跨国粮商。 中粮农业2015年的利润达到23.4亿元,2015年,整个中粮集团利润是34.4亿元,中粮农业贡献的利润占到整个中粮利润的将近70%,不过中粮农业的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远没有到中粮集团的一半。 中粮农业20余亿元的利润,让一些外部人士感到意外,并惊呼难以置信。 第一财经记者此前报道,来宝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9月,来宝集团收入536.9亿美元,净利润仅有1.94亿美元,去年同期是3.72亿美元,净利润大幅下滑,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来宝集团的合资企业和关联企业造成的损失,达到2.08亿美元,这近2亿美元的损失中又主要是来宝农业的糟糕业绩造成的。来宝农业有一块业务是食糖,2015年食糖的价格大幅下滑,其次在原料产区遭遇阴雨连绵,使来宝农业的食糖业务苦不堪言。 中粮农业是否实现了巨额的利润,如何在2015年实现业绩逆转,第一财经记者就此向中粮集团求证,但是截至记者发稿,中粮未有回应。 目前,中国粮食收场由于托市收购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在国内从事粮食加工,在成本上处于极为不利的态势。 中国粮油(00606.HK)是中粮集团在国内的粮油加工主要业务平台。截至2015年年末,中国粮油资产总额为672.54亿港元,负债总额367亿港元,净资产为305.54亿港元,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825.48亿港元,税后利润为亏损3.77亿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