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变是微生物在饲料中生长与繁殖导致的一系列营养物质变化的过程。南方地区高档水产饲料由于霉变导致的返厂率达到30%左右,给饲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霉变后霉菌及其毒素对畜禽旳危害 霉菌毒素普遍存在于饲料与饲料原料中,是饲料及饲料原料中的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饲料中对畜禽危害比较大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近几年来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稀酮和呕吐毒素对畜禽危害最大。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主要污染玉米、花生、棉籽及其饼柏。是最为人们所知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一类结构及其相似的化合物B1、B2、G1和G2等,对动物都有很强的细胞毒性、致癌性和致畸性。可引起肝脏、胃肠和免疫系统出现病变,引发动物的肝癌、肾癌、胃癌等。其中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B1,有研究证明,饲喂含量黄曲霉毒素0.5 mg/kg以上的饲粮给泌乳母猪后,会造成乳汁中的黄曲霉毒素残留量升高,进而引起乳猪生长缓慢。对于生长猪当饲粮中黄曲霉毒素含量0.2 mg/kg以上时,其生长速度降低。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是由禾谷镰刀菌产生的一类雌激素样毒素,主要污染玉米、燕麦、高粱、芝麻等。猪对玉米赤霉稀酮最为敏感,其它动物对其的耐受性较强。玉米赤霉稀酮中毒主要表现为后备母猪阴户红肿、阴道粘膜充血、乳腺增大。还会引起断奶母猪不发情、假妊娠;增加母猪流产和死胎的可能;种公猪睾丸缩小,性欲低下。 呕吐毒素因中毒后引起动物厌食、呕吐而得名。主要污染玉米及其副产品、小麦及小麦麸,在玉米价格高居不下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饲料企业选用小麦代替饲料配方中的玉米,由此带来的呕吐毒素污染成为饲料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猪是对呕吐毒素最为敏感的动物,断奶仔猪尤其敏感。饲料中含有0.3-0.5 mg/kg的微量毒素就会引起猪拒食或者是食后呕吐、生长性能降低及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等。 水分含量对饲料霉变的影响 水分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饲料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自身水分过高、烘干或冷却系统的故障造成成品平均水分超标从而引发饲料早期霉变的现象一般比较少,因为成品的平均水分通过检测后如果超标会作处理,不会流入市场。(如果生产、品管部门控制得不好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是在小批量生产过程中,由于制粒调质温度还没有调整到正常就已制粒完毕;颗粒离开环模时温度低,冷却器内的温度也低,饲料中水分子的活性弱,不容易散发。再加上冷却器中料层薄,空气流动的阻力小流量大,饲料在冷却时温度很快降到室温,但水分没有散发出来,造成水分超标。这种现象在冬季或早春、暮秋的阴雨天气容易出现。返工处理这种料(在气温低相对湿度高的条件下)如果不搭配低水分的原料或加大批量,是很难将水分降到合格水平。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厂只好让步接收,这样的料库存时间长了以后易发霉变质。 能够快速测定饲料中的水分含量,及时采取对应的防霉措施是保证饲料安全的有效途径。市面上由D+快检平台(www.dplus.com.cn)主打的台式、手持式、微型和在线式四大系列近红外智能云检测器,可以实现饲料生产全过程、多场景的水分含量准确、快速、无损检测,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