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饲料 饲料要闻 查看内容

2016年粮食市场何处去

简介
为纪念第35个“世界粮食日”,国家粮食局、农业部、科技部、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联合举办“兴粮惠农进万家”活动,向农民讲解粮食生产、收获、运输、保管知识,提高节粮减损技能。

  为纪念第35个“世界粮食日”,国家粮食局、农业部、科技部、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联合举办“兴粮惠农进万家”活动,向农民讲解粮食生产、收获、运输、保管知识,提高节粮减损技能。当前,我国节粮减损形势如何?粮食连年丰收后收储压力如何?如何改革改善粮食收储体系,抓好现代粮食流通?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丰收之后:粮食收储压力依然不小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夏粮“十二连增”、全年粮食“十一连丰”,但是丰收后,粮食收储压力不小。

  国家粮食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颜波介绍,我国粮食收储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国家储备,二是地方储备,三是企业储存,四是农户储粮。近年来,农户家庭储粮约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0%,因此,在广大农户中推广科学节粮减损措施意义重大。

  据国家粮食局抽样调查,全国农户储粮损失率约为8%左右,每年损失粮食400亿斤。由于农户储粮条件差,科学储粮知识和技术不够,给粮食收储带来威胁,对我国粮食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促进节粮减损,近7年来,我国实施了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建设,推广使用新型的科学储粮仓,使农户储粮损失率平均可由8%降到1.5%左右,已推广的817万套储粮仓每年可减少农户储粮损失18亿斤。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介绍,到2015年底,粮食系统将累计为农户配置科学储粮仓近1000万套,每年可帮助农民减少储粮损失25亿斤以上。“但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尚待全面建立,广大农户粮食产后损失还在继续发生,帮助农民增收减损的任务还依然艰巨。”任正晓说。

  “三高”叠加:粮食收储面临三大矛盾

  随着2015年产中晚稻和玉米逐渐收获上市,秋粮收购已经拉开帷幕。目前国家已在安徽、四川、湖北、河南等地启动中晚稻托市收购,东北地区秋粮收购也即将启动实施。

  任正晓表示,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推进,粮食贸易全球化、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国内粮食市场运行的各种矛盾交织累积,集中表现为粮食供求总量紧平衡与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托市价格面临双重挤压与保护粮农利益、适度利用国际粮食资源与进口粮食冲击国内市场等三个方面的矛盾。

  这“三座大山”对我国粮食收储影响几何?任正晓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粮食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量“三高”叠加,特别是玉米连续增产和消费需求持续下降同步出现,饲料加工企业频频使用进口大麦、高粱、酒糟等替代品,玉米阶段性过剩特征十分明显。另外,由于进口粮食价格走低,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地板”不断抬高,形成挤压态势。在这种双重挤压的状况下,单纯依靠敞开收购、提高托市收购价格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空间越来越小、效应越来越弱,现行粮食收储政策体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12下一页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1

超赞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0 23:3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