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饲料 饲料配制 添加剂应用 查看内容

对不同类型丁酸钠的一些思考

1745 17 原作者: 淡定笑人生
简介
序:经过十几年的认识认知,丁酸钠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饲料中,从当初急功近利的用丁酸钠去和抗生素对比效果,回归到今天理性认识丁酸钠的机理,是对生产、销售、使用、及产品本身的共赢。
  序:经过十几年的认识认知,丁酸钠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饲料中,从当初急功近利的用丁酸钠去和抗生素对比效果,回归到今天理性认识丁酸钠的机理,是对生产、销售、使用、及产品本身的共赢。其抗拉稀也是建立在改善肠道健康的基础之上,肠道健康的问题不只畜禽重视,就连水产近年来也越来越关注。而肠道健康的最终目的还是降低料比,提升经济效益,这才是丁酸钠的最重要功效表达。经验证丁酸钠是对促进肠道健康效果最确认的产品之一,性价比更是其最大的优势。肠道健康了,动物的生产性能才能充分体现出来,而幼龄动物的肠道保健又是重中之重!

  针对市场上不同类型的丁酸钠产品,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写一些自己的思考,意在抛砖引玉,引出更多有意义的声音,不当之处尚请指正。

  一、先来说说包膜
  目前通常的包膜方式是核心式包被:耐温一层(制粒)→耐酸再一层(过胃) →耐水再一层(部分过小肠)通过包膜来实现部分过小肠觉得是很智能的事。但包出来的丁酸钠只能留在最中心,说明释放点也是同一个位点。毕竟在不同的环境及介质条件下才能崩解不同类型的膜材。

  认为更理想的一种包膜方式:火龙果式包膜,即一层耐温材夹一层丁酸钠,再一层耐酸材再夹一层丁酸钠,再一层耐水材再包丁酸钠。多层夹心才能实现在不同介质环境下都有丁酸钠释放出来,作用位点也就不单一化。不知道如果实现的话成本如何,或许真的只是理想化。

  包起来了就要考虑释放的问题,那么影响包膜产品释放的溶出度和释放度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1、包材:最重要的因素,各种包材的崩解方式也不同;

  2、温度:变化1℃溶出速率变化约5%;

  3、时间:溶出度与时间成正比(肠道短的动物是否来得及释放?);

  4、酶:机体分泌脂肪酶也不是无限量的,假使包膜产品真能抵达肠道,那么脂肪酶去分解被膜时会不会影响饲料中脂类的代谢?毕竟动物用包膜产品是包含于饲料中的。

  5、动物健康状态:会影响脂肪酶的分泌;

  6、崩解剂:质量的优劣会严重影响产品的释放速率及比率。

  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所用包材种类越多,释放的影响因素越多,释放度越低,没有百分百!譬如30%的包被丁酸钠产品考虑到溶出度和释放度两方面权重因素,实际能释放多少?

  下面再来看下包膜的目的(图一)以及包膜的工艺(图二):


两种包被丁酸钠.jpg

(图一)



        包膜丁酸钠工艺温度.jpg

(图二)



       所谓的智能微囊:是指在高温(232℃)下让特定的芯材膨胀,然后利用冷冻(-28℃)喷雾干燥成微球,其外层包被一层脂肪。

        顺带说下丁酸甘油酯,其工艺是丁酸和甘油在硫酸催化下经酯化制备而成,想想其熔点吧,其特性就是:遇热分解释出有刺激性的烟雾。


        那么原粉丁酸钠和包被丁酸钠到底谁才耐高温?丁酸钠包膜材料已知是脂类(包膜厂家应用及宣传的主流包材),熔点一般60℃以下,其工艺要求就是要在40 ℃以下来成形。丁酸钠原粉的国标水分是2%以下,实际生产中甚至控制在0.5%以下,而达到这个标准的办法,就是在高达380 ℃的高温下进行烘干(丁酸钠的熔点250~253 ℃ )。而畜禽水产饲料的制粒温度在70-120℃之间,试想在此温度下,极薄的一层脂类包膜材质还能完整包被甚至留存吗,应该有人发现夏季特殊高温的情况下,包被丁酸钠(包括丁酸甘油酯)就已经有些粘结,或许正是因高温制粒分解掉脂类包膜才有助于丁酸钠的释放和最终起了些作用。而丁酸钠原粉是肯定可以留存的,也起到了更高效价的作用。
        市场上部分包膜厂家表述原粉丁酸钠在制粒过程中就损失60~70%的依据何在?


        二、再来说说丁酸钠的特性!
        下图为一知名厂家对其特性的描述(图三):
丁酸钠酸性不易分解.jpg

(图三)

        而国外的实验数据也证明了丁酸钠能到达肠后段起作用(图四):
国外文献对丁酸钠添加于猪料中菌群变化.jpg

(图四)


  三、来看看国内外对丁酸钠的使用数据!

  1、国外的一些研究数据:

  1990 年匈牙利学者Galfi和Bokori ,在断奶猪中添加0.17%丁酸钠后降低了回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乳酸杆菌数量增加。结果表明,试验组日粮提高猪日增重达23.5%,日采食增加了8.9%。由于提高了饲料报酬,实际饲料消耗减少了11.8%。

  Galfi等(1991)发现,在饲料中添加丁酸钠,丁酸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胃0.94mmol/L,空肠0.49mmol/L,盲肠0.47mmol/L;乳酸提高为:胃4.08mmol/L,空肠15.29mmol/L,回肠86.15mmol/L,盲肠11.49mmol/L。乳酸和丁酸降低肠道后段pH值,起酸化作用。

  Kotunia等(2004)研究表明,添加丁酸钠组仔猪(7d)的平均日增重是对照组的1.5倍。

  比利时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养部门于2002 年7 月用144 头刚断奶的仔猪进行饲养试验以观察丁酸钠对断奶后一周龄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分2个处理:①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②添加组:基础日粮+1kg/t 丁酸钠。断奶日龄为26~27d。6 头仔猪(公、母各半)一栏,于刚断奶和断奶后14d 分别称重并记录饲料消耗。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丁酸钠可提高日增重17%,提高采食量7.3%,耗料增重比降低8.3%。

  意大利学者PivaA 于2002 年用每吨含酸化剂日粮添加0.8kg 丁酸钠作为试验组饲喂断奶仔猪两周,丁酸钠提高日增重达20%(P<0.05),提高日采食量达16%(P<0.05)。在紧接其后的2 周内,试验组日采食量提高达10%,但料肉比减少14%,都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

  Nollect等(2005)研究了不同剂量的丁酸钠(0、50、100、250、500 mg/kg)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丁酸钠剂量的增加,蛋鸡产蛋率不断提高,料蛋比逐渐降低,但对蛋重无影响。

  2、国内的一些研究数据:

  张雪艳(2008)研究指出:在48周龄商品蛋鸡饲粮中添加300ppm丁酸钠,粗蛋白和能量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磷表观代谢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产蛋率提高了7.35%(p<0.01),料蛋比降低了6.37%(p<0.01)。

  崔蕾等(2009)在肉仔鸡饲粮中分别添加0、250、500、750和1000mg/kg的丁酸钠。结果表明:750mg/kg添加组能显著提高21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和V/C值(p<0.05),显著提高42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p<0.05);250、500和750mg/kg添加组能显著提高21日龄肉仔鸡空肠肌层厚度(p<0.05),1000mg/kg添加组与500mg/kg添加组相比,能显著提高42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厚度和肌层厚度(p<0.05)。

  李凯年(2006)报道,饲喂0.2%丁酸盐对肉鸡采食量无不良影响,且0.2%丁酸钠组肉鸡体重最高。

  陈小兵(2007)研究表明,日粮添加丁酸钠,小、中鸡群整齐度提高,弱雏减少以及死亡率降低。

  3、丁酸钠更广泛的作用:

  丁酸钠在体内分解后产生的丁酸根阴离子成分是体内离子平衡的重要补充,从而减轻由于天气等因素对动物造成的应激作用。比利时CLO研究中心于2001 试验表明,日粮添加丁酸钠减少了仔猪、兔子和犊牛非特异腹泻的发生率,同时,添加丁酸钠对坏死性肠炎、肥育猪的痢疾以及兔小肠结肠炎也非常有效。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丁酸钠还可以抑制大鼠结肠粘膜细胞增生,增加了细胞凋亡,诱导了与增殖细胞凋亡抑制有关的基因蛋白表达,显示了丁酸钠还具有预防和抗肿瘤疾病等作用。

  4、丁酸钠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

  水产实验的考评指标:丁钠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影响.jpg
丁钠对罗非生长特征影响.jpg
丁钠对鲤鱼生产性能影响.jpg
丁钠对鲤鱼肠黏膜影响.jpg
鲤鱼肠绒毛比较1.jpg


          无胃的鲤科鱼类对丁酸钠的效果表达也许更加直接高效!鱼是养殖在水体中,很多营养物质的摄取均是通过投入水中而实现,如活菌类、Vc及一些药物等。而丁酸钠不管在饲料中还是在水中都能被鱼所利用。

  四、丁酸钠原粉的作用一定会在肠道体现。

  先来看看包膜厂家对丁酸钠损失程度的描述:

  ① 制粒损失60-70%;

  ② 过胃损失几乎百分百;

  如此说原粉丁酸钠添加以后根本没起到任何作用!那么,国外研究几十年的数据会不会是假的?反之对于饲料这种复杂工艺条件下的包膜研究又是否成熟可信?对原粉损失的夸大是否过于极端?学术本该存在质疑,希望不是过度掺杂了利益于其中。

  首先从丁酸钠的物理物性来说,过制粒环节肯定没问题。而对于丁酸钠过不了胃则有些偷换概念,因为很多物质进入胃肠后就是以离子状态存在,丁酸钠也一样,C4H702-、Na+、H+、 Cl- 均处于游离状态。

  再说饲料中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葡萄糖、各种酸、甚至小苏打、石粉、盐等都可能有化学反应,都可能在进入肠道前就通过反应和吸收消耗殆尽,但实际生产中有没有全部包起来?是有很多成分会起反应,但绝不能过分臆想化学反应的过度发生,影响化学反应发生的因素很多。即便一些物质有损失,多数情况下会通过增量来弥补其功效。

  丁酸钠也不是给所有细胞供能,明确表述丁酸钠是肠细胞的首选能量源,而最易利用丁酸的细胞类型是:杯状细胞。那么我们来看看胃肠的细胞组成:

  ① 胃的细胞组成: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干细胞、内分泌细胞;

  ② 肠上皮细胞组成: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

  ③ 小肠腺细胞组成:吸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内分泌细胞、未分化细胞 ;

  ④ 杯状细胞分布状态:十二指肠少,空肠较多,回肠最多。

  至于丁酸钠原粉能不能过制粒能不能过胃还可以做几个小试验:

  1、把原粉和脂肪包被型丁酸钠还有丁酸甘油酯,进行70℃以上的加热,观察哪种会发生性状变化。

  2、在PH值近似胃环境的盐酸溶液中投入丁酸钠原粉,只有轻微的丁酸味道挥发出来,C4H702-、Na+、H+、 Cl- 均能游离于水溶液中。

  3、丁酸钠完全溶于水,但把水蒸干后,丁酸钠又完全析出结晶。

  而在实际生产中,据本人所知,江西一国内最大猪料生产企业一直用原粉丁酸钠,之后在2012年11月至次年3月间换用过包膜型产品不到半年,又全部换回原粉,用养殖数据说话的大企业对我们使用产品也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而出口丁酸钠的企业,多半以上是以原粉形式出口,也可作为参考!

  五、丁酸钠的使用选择
  对于丁酸钠产品本身肯定是一种认知度、认可度越来越高的产品,但具体怎么用,用哪种类型,选择权在使用者自己,务必慎思慎选。本着抛砖引玉写下此文,在本人写过此文之后相信会有更加神奇的高科技技术解释出来。但大道至简,往往越简单的才越直,越有效。

  不要武断信奉过于高深的理念及理论,最好通过饲养试验来验证实效,用饲养数据来评估经济效益,帮助您做出正确的选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注:①文中出现的厂家名及产品名属于截图资料用,无宣传之意,请谅解!
  ②感谢一位行业友人引导的一些思路及独到见解,才促成此文!
  ③文中必有欠考量及疏漏之处,如有问题需要沟通,请联系feng-guo@163.com,感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1

已阅

支持

超赞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淡定笑人生 2015-5-22 22:11
原本做的是PPT,不便发上来,便改成文本模式,可能行文不太流畅!
尽量理解吧!
引用 dear 2015-5-24 22:01
考虑的真仔细,学习了 谢谢分享
引用 百奥莱福 2015-6-3 11:21
中肯,做丁酸钠很多年了,其中楼主说的问题和有关丁酸钠,丁酸梭菌,丁酸甘油酯,丁酸钙,包被丁酸钠的事都碰到过,也和每一个产品的资深人士沟通过,符合事实的,楼主文章是目前我碰到过的最实事求是的讨论。确实国外尤其是欧洲用原粉的量也很大,但是包膜的产品也很大,各种原因可能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管选什么能解决实际问题是最重要的。
引用 yr2ky 2015-6-11 14:07
版主对丁酸钠的研究确实比较深入啊,佩服
我有个问题请教一下,我们以前在颗粒料中使用原粉丁酸钠的时候,为何制粒后的饲料不管是接触还是闻都有明显的臭味,丁酸钠的熔点明显高于制粒温度,按道理应该是不会挥发损失而出现明显的臭味的,不知何解?
引用 stoneli 2015-6-12 17:15
很全面 学习了,不过感觉针对性太强了哦 有点吹毛求疵~
存在便合理,包膜意义大小不敢轻言,不过人药上一直在用,这也肯定说明其存在的意义。没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肯定是会不淘汰的,不用这样口诛笔伐 对与错时间会证明一切
引用 ivanxu2009 2015-6-13 11:49
我的配方里面两个产品都用,我在不同的料里面选择不同剂型丁酸钠产品的小的配方师,这个问题是5-6年前是比较新,本人赞同 百奥莱福 的观点,我也作为行业中的一员,当初记得这个产品是比利时英伟和康德权是最早做的,慢慢地国内有十几家企业开始跟随,建明也在全球推出这个产品,意大利的Vetegro,西班牙还有两家,加拿大有一家jefo,都是在研发推广这类产品。我搞不清他们为什么要跟随,这样要投入真金白银,他们对这个产品理论上的认识和未来的前景的认识应该远远强于我们这些使用者。国内外发表的有关丁酸钠和包膜丁酸钠的文章应该有200多篇,版主好像只针对性地引用了丁酸钠原粉的试验,版主肯定没有到生产车间添加丁酸钠原粉生产饲料,你不知道沾上原粉丁酸钠后带来的苦恼,老婆是肯定不会让你上床的,洗都洗不了的味道;因为我们厂的工人就为这个事情罢过工,闹过事,老板还给他们买最好的沐浴露,给他们发香水。我也生怕销售原粉丁酸钠的人员把样品放我办公室,要求他们要放也是放到门口。池塘里抓鱼的人肯定比我们站在岸边的人更知道池塘的深浅。据我们了解,厦门新奥也在跟着做包膜丁酸钠。康德权也在向上游延伸建丁酸钠原粉厂,生产其他剂型;这都是基于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产品最后好不好,肯定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是谁可以左右的。

如果是过客,你可以不留名字,如果你真正关心这个产品技术,作为版主可以大大方方地搞一个论坛与这类产品的生产企业搞一个对话,这样让行业内更多人能够深入了解,明辨是非,而不是去制造这种是非(因为阅读了你的文章后,作为局外人感觉你的针对性还是比较强的),我跟畜牧人王统石博士也认识,相信你也认识,和其他媒体也或多或少的认识,你愿意出来面对面讨论、争论或学习的话,我作为过客,拍砖者,可以协调一下,我们行业很多技术人员更希望面对面的站在一起讨论。
这个社会信息已经很多了,杂乱无章会混淆视听,指桑骂槐会造成伤害别人。如果是利益驱使,别有用心,另当别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里,每个人自身的甄别能力是最重要的,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检验和体验是最有话语权的,现在很多饲料厂和养殖场已经建立了产品评估体系,相信自己,相信猪、鸡鸭的生长表现。我们在论坛上讨论的人,要思考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很多真正注重产品应用的大牌营养师在论坛里面讲的少,在养殖现场做的多。他们是代表我们整个行业真正的未来和希望。正如stoneli所讲,对与错时间会证明一切!哥白尼关于地球围绕太阳转的日心说理论,因教皇的反对,迟迟不能发表,直到1543年5月24日去逝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针对技术,我们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学习、了解、讨论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版主,你肯定要公开身份,否则人肯定多不起来,我们拍砖者,很想知道和谁在对话!
引用 淡定笑人生 2015-6-14 22:18
yr2ky 发表于 2015-6-11 14:07
版主对丁酸钠的研究确实比较深入啊,佩服。
我有个问题请教一下,我们以前在颗粒料中使用原粉丁酸 ...

目前我用原粉,全价料中添加不超过1公斤/吨,人几乎闻不到味道,十几年前的丁酸钠产品味道比现在臭,颜色没现在纯白,性状也没现在流畅,水溶液隔夜还会有些混浊。目前的工艺相对来说反应更加完全,味道就小了。可以电邮交流,论坛上得极少。
引用 淡定笑人生 2015-6-14 22:56
引用回复弄了半天无法插图,单独回复下6楼吧。
        本文是针对市场上对原粉丁酸钠耐不耐温及过度损失问题进行了一些回复,想必那些声音你也听过,做何感想,有没有也想到吹毛求疵和口诛笔伐两个词?本人觉得怀疑就进行了工艺考察及实验验证,表达一些观点,希望给大家选择时多个思路。如果有些还算正确又何谈针对谁?
        提到人药,人药包膜的目的很直接,一个是解决苦味等异味造成的呕感,人药不象饲料是被稀释于饲料中,而是集中接触到口腔等部位,某些药物的呕感是非常强烈的,尤其对部分人群,所以包膜材料也很多,也有耐高温的,包括维生素的胶联剂也可以耐100℃以上的高温。关键问题是我们现在是在讨论市面上脂类包被的肠溶产品。看下人药的肠溶包衣工艺: 人肠溶片的包衣工艺温度60.jpg 看到温度没?
再看下人肠溶药的使用说明书: 肠溶不耐温改.jpg 看到红线上面的字了吗?
引用 淡定笑人生 2015-6-14 23:01
百奥莱福 发表于 2015-6-3 11:21
中肯,做丁酸钠很多年了,其中楼主说的问题和有关丁酸钠,丁酸梭菌,丁酸甘油酯,丁酸钙,包被丁酸钠的事都 ...

最终希望终端可以使用更加合适的产品,为其带来更佳经济效益。
引用 淡定笑人生 2015-6-14 23:02
有些文字太长,也太晚了,没仔细看,不象针对产品及学术研究的,不必回复!
引用 百奥莱福 2015-6-19 09:03
yr2ky 发表于 2015-6-11 14:07
版主对丁酸钠的研究确实比较深入啊,佩服。
我有个问题请教一下,我们以前在颗粒料中使用原粉丁酸 ...

有一点可以确认,不是丁酸钠到了熔点而产生的臭味,我感觉应该是密度丁酸钠的密度只有0.25左右,所以容易悬浮在空气中,因为丁酸钠有个特性,这个只有搞过生产的人才知道的,浓度越低的时候好像臭味越大,可能是空气中残留的微量的丁酸钠给人的一种感觉,
引用 百奥莱福 2015-6-19 09:10
其实这样的帖子,个人感觉很有意义的,存在就是合理,因为只有存在了,才能在使用中来辨明事实的真相,理越辩越明,我相信这也是所有关心帖子的人的本意。祝各位商祺!最后允许我用最真诚的感谢对能主动参与和拿出自己的观点的各位朋友给予最衷心的祝福!正是因为有了您们的思考,我们的畜牧事业才有了前进的可能!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静下心考虑一件事是很难能可贵的。
引用 江西康柏 2015-7-29 16:10
讨论的都是老大级的人物啊。我也做丁酸钠的QQ2489033764有机会可以沟通沟通
引用 empty2690 2015-10-15 11:14
很全面啊,非常好的总结,学习,谢谢楼主
引用 wangzi4ever 2015-11-29 16:31
非常感谢分享,好好学习学习!!
引用 华有陈雷 2016-9-15 16:58
再饲料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很多还是用的包被,但是也有一种工艺是微处理基本是问不出味道的,
引用 劏豬佬 2017-6-14 21:17
楼主可以把这篇文章的PPT发我看看吗,谢谢,752201933@qq.com

查看全部评论(17)

精彩专题

IHU正德培训
IHU正德培训
IHU正德培训,畜牧人, 畜牧人论坛,论坛热点,三个标准...
江苏万瑞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业庆典
江苏万瑞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业庆典
江苏万瑞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业庆典...
青贮饲料专题
青贮饲料专题
青贮饲料是反刍动物重要的饲料来源。本主题主要介绍青贮饲料的基本知识、制作技术、质量评定方法与饲喂注意...
水产养殖之水质调控
水产养殖之水质调控
水质控制和水质管理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极重要的环节,水质的季节管理,水质调节方法等。...
仔猪腹泻与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与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下痢)是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症状,往往不是指一种独立存在的疾病,它既可能是由单独一种疾病...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5 12:0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