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新常态”便很快成为热门话题。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适应新常态”所隐含的政策逻辑,就是不要人为刺激,而要顺应经济规律,适应市场变化。任何一个行业对此应有清醒认识和足够准备。 畜牧业和饲料业是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组成部分,中国经济的变革也将推动畜牧业和饲料业步入一个新常态。全国畜牧总站站长李希荣此前在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换届改选大会上总结了畜牧业“新常态”的八个特征:畜产品消费增长乏力,需求将持续下滑;畜产品供求进入一个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短缺和阶段性有余并存的新状态,牛羊肉依然短缺,猪肉、禽肉相对过剩;畜牧业生产结构加速调整,以改变猪禽严重过剩的局面;国内国外畜产品价格严重倒挂,进口肉的冲击力越来越大;区域布局,南方养殖规模压缩,北方规模不断扩张;散养户退出加快,但规模化发展速度有所放缓;用地、环保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加强;互联网将改变畜产品的传统经销模式,并且消费需求多元化。 养殖业在不停变化,调整的速度越来越快,转型的预期越来越强。过去,是饲料业拉动养殖业;今天,是养殖业推动饲料业。对于饲料企业而言,只有拥抱新形势,才能掌握主动性。改变不意味着一定会成功,但不变注定会被时代抛弃。这已经在这两三年体现出来,曾经意气风发的饲料企业,如今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昔日赖以成功的因素,如今却束缚了前进脚步。 当前饲料行业的形势是“三期叠加”,即饲料产量增长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行业政策消化期。中国饲料业正在告别了过去的高歌猛进,最近两年全国饲料产量整体表现低迷,很好地印证了这一观点。新《条例》及配套法规出台实施的种种影响,尚在消化当中,政府积极实施“大市场、大原料、大企业、大安全”的四大战略,重点扶持50万吨以上的大型饲料企业,鼓励饲料企业的联合、重组、兼并,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2014年是饲料生产许可证换证年,更加严格的准入条件,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导致3000多家饲料企业在这一年被淘汰出局。全国饲料生产企业数量降为7061,未来五年内这个数据恐怕还会进一步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