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们农牧产业链来讲,风险与利润分布相当不平衡。从原料—饲料—养殖—屠宰—食品加工—销售终端这个链条中,大部分风险都被上游承担,而整个产业所产生的利润则更多被下游所瓜分。目前我国饲料生产所需要的原料中,大豆80%需要进口,鱼粉70%需要进口,乳清粉则90%以上,国内供应较为充足的有玉米、棉粕、菜粕等。其中,大豆需要看美国人的脸色,而鱼粉市场的主导权则在秘鲁手中。特别是去年以来国际大豆采购实行点价的方式,更是将风险转嫁给我国买家。 大豆、豆粕、鱼粉、乳清粉这些原料的价格波动剧烈,年度波动甚至能达到50%以上。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豆每年都会出现洗船的现象,以及在一年内鱼粉价格能从9000元上涨至14000元,涨幅高达55%,但亏的时候也能达到2000元/吨以上。饲料原料占据饲料企业总成本的70%,饲料原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饲料价格。但饲料价格上涨,对于饲料企业来说向来是一把双刃剑。尽管能够一定程度上转嫁成本压力,但是却存在损失养殖户的风险。而我们养殖企业来说,作为整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也可以说是整个环节中最纠结的。起早贪黑、工作辛苦不说,养殖周期较长,市场价格难以把握,再突来来个疫情什么的,很多时候几年的辛苦便付诸东流。 而身居下游的屠宰、食品加工、销售终端日子则要滋润得多,就好比今年生猪价格深度亏损,养殖户在4月底一头猪已经亏损在300元以上了,但是市场上的猪肉价格却没有下降多少。特别是一些火腿、熟食等附加值产品,价格更是一直高企。于是我们看到,养猪的雏鹰农牧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4,776.0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52.86%;而杀猪的双汇上半年净赚21.97亿元,同比大增30%。 为了降低成本,很多饲料企业在采购上下足了功夫,同时也有很多养殖企业完成了从原料到饲料的延伸。但是大多数饲料、养殖企业还是越来越艰难,因为在原料—饲料—养殖这几个环节中,始终是处于整个产业中高风险的阶段中。就比如今年的H7N9流感, 温氏作为家禽养殖业的龙头、新希望作为家禽饲料的龙头,均受到巨大的损失。以及我们在上面所提到的雏鹰农牧与双汇的对比。即使饲料配方技术、养殖技术不断进步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是面对疫情,更多企业还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更何况,2014年以来,我国进入深度改革期,经济增长放缓下,我国肉类消费、饲料生产也进入一定的相对饱和期。新希望、正大、大北农均在不同场合发表过类似的看法。尽管目前很多饲料企业仍旧力图开拓市场,也更多是抢占中小型饲料企业退出的份额。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