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跨界养猪,早已不新鲜。从网易的“丁家猪”到武钢养猪,再到老白干酒、正邦科技、山西焦煤等,各行业都有不少对这桩生意跃跃欲试的典型。不过,几年过去了,很多公司的猪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两年多前大举挺进养猪业的德美化工,规划年出栏养殖“草香猪”2.8万头,首批“草香猪”已于去年四季度正式面世。同时,公司紧锣密鼓地在佛山、深圳开业了6家“英农”品牌的生态连锁店,开卖自家猪肉,一时引来不小的市场关注。作为传统工业人的德美化工,是如何捣鼓养猪这门生意的?它自产自销、自建品牌的全产业链控制模式会有出路吗?养猪能否为上市公司打开一扇盈利的大门? 偏执的全产业链 网易曾在去年底的一封公开信中称,生猪养殖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行业,其中复杂的供应链管理不是互联网公司的强项,网易在这过程中“确实高估了自己”。 而德美化工的养猪事业可谓迎难而上,从选址、育种、育肥、宰割、冷鲜运输到连锁店销售,全产业链一手把控,对“控制”和“极致”的追求非常偏执。对此德美化工解释,少一个开放的环节,则关闭了一扇行业习气渗透的门。 目前,英农农牧的养殖场位于广东英德市西郊20多公里外的惟东村和细王屋。据介绍,养殖场三面环山,地势较高、风景优美,猪场外种植了大片的“狼尾草”,这是一种富含鲜草粗蛋白的牧草,适合喂养禽畜。英农猪场的育肥即使用鲜草加饲料的方式喂养,“草香猪”因此而得名。 生猪养殖出来后,屠宰、冷链运输和销售渠道则面临更大的挑战。正是这些环节容易出现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注水肉、以次充好,甚至用过期肉进行深加工再出售等屡见不鲜。“英农不仅自建冷链运输队伍,还自建品牌连锁店进行直营销售,确保放心肉直达消费者餐桌。”英农农牧事业部总经理梁志鹏说。目前,已有不少消费者亲临深圳和顺德6家生态连锁店感受到了“来自绿土地的问候”。 科学管理置入养殖 端到端控制、全产业链、生态循环,无疑是解决“舌尖上的安全”的可靠途径,为什么过去没有成为主流?答案很简单:一昂贵,二有难度! 从投资金额来看,德美化工此次涉足养猪产业走的可谓“高大上”路线。据德美化工2012年年报披露:“公司预计在3年内资金总投入量5.76亿元,拟规划建设的养殖规模为36万头。”近6亿元的投资占到了当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一半,此项投资可谓大手笔。 和很多传统猪场不同,德美化工为生态养殖注入了精益生产和科学管理的基因。只要能用机械生产的,都不用人工参与,所有环节均为“闭环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如购买国外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做到自动送料、自动喂食,全过程控制。每头猪都有一个电子牌,扫描每头猪的信息,自动计算每头猪的食量等。此种全程监控实现了无公害养殖的“可追溯”,每一块肉都来源可查。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