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硫酸锰的特性
硫酸锰极易溶于水,在不同温度下结晶形成1~7个结晶水的不同产品。9℃以下:MnSO4.7H2O;9~27℃:MnSO4.5H2O;27~200℃:MnSO4.H2O;200℃以上:MnSO4 。含结晶水的硫酸锰呈不同程度的玫瑰红色,而无水硫酸锰为白色。
MnSO4.H2O相对密度2.95,分子量169.01,含硫酸锰89.35%,折合锰32.51%,SO42-56.84%,结晶水10.65%。200℃以上开始失去结晶水,250℃以上失去大部分结晶水,450℃以上全部失去,700℃时呈熔融物,800℃开始分解。
硫酸锰的溶解度,27℃时最大,低于、高于27℃则下降,200℃时低至0.7%。
2. 硫酸锰的生物学作用及效价
2.1 锰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锰分布于动物体内所有组织中,以骨骼、肝、肾、胰脏及脑垂体中的浓度最高;但猪鸡反刍动物组织器官中含锰较少,仅肝、脾和骨骼等含有较多的锰。饲粮锰与骨锰的相关系数在0.95以上,因此,骨锰浓度已被认为是目前评价锰有效率的敏感指标。
2.2 锰的代谢
哺乳动物和家禽对锰的吸收率很低,前者为1~4%,而后者只有1~3%;锰的吸收和排泄取决于天然螯合物,尤其是胆盐的吸收。锰在体内的平衡主要是通过排泄来实现,其次才是吸收作用。
2.3 锰的作用机理
锰是通过动物体内酶的作用而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代谢的。锰参与构成骨骼基质的硫酸软骨素的形成,硫酸软骨素是有机基质粘多糖的组成成分,其合成受阻是将严重影响体内软骨的成骨作用。日粮缺锰会严重影响动物骨骼的生长发育,致使其受损的骨质疏松。
动物缺锰,还会表现出生殖机能紊乱或被抑制的特征。雌性动物发情不明显,周期紊乱,怀胎后妊娠初期易流产,胚胎发育异常,所产婴儿运动失调,初生体重低,死亡率高;雄性动物性器官发育异常,精子数量及其质量性状受影响很大。
锰由于参与动物体内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的代谢,故对动物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缺锰会导致动物饲料转化率降低,动物生长速度减慢。
锰在机体内的吸收和利用,以及动物缺锰症状的产生受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1)蛋白质水平与来源、粗纤维、植酸、单宁;2)钙、镁、磷、铁和钴;3)无机盐的形式、来源、饲料锰水平;4)胆碱、有机配位体、抗生素、疾病和动物年龄等。纤维和植酸明显降低锰的吸收;钙磷比例适合,可提高锰的吸收;大豆蛋白降低锰的吸收利用率;某些抗生素(如维吉尼霉素)和有机配位体(如EDTA、蛋氨酸)可促进锰的吸收。
锰对硒代谢有明显影响,即通过增加硒排泄量使血和心肌的硒含量和含硒酶活性显着降低,而导致硒缺乏症的发生。添加过量的锰还会降低动物血红蛋白浓度和组织中铁的水平。高猛能促进动物体组织对锌和铜的存留(肌肉除外),尤其肝、血浆和骨最为明显。
2.4 动物利用锰的特点
2.4.1 禽
鸡等家畜对锰的需要量一般比哺乳动物高。在对禽的锰需要量进行研究时,除考虑增重和滑腱症这些表观指标外,还应兼顾体内组织的锰浓度和某些生化指标(如组织MnSOD活性),从多方面综合考虑。最近的多项研究表明,鸡达到最佳生长状态、最高产蛋率和最大程度降低滑腱症发生率时对锰的需要量约为100ppm。
雏鸡缺锰时,发生滑腱症,胫骨和胫骨接头处肿胀,后跟腱从踝状突滑出,运动失调,难以觅食和饮水,逐渐消瘦以致死亡。其中以跗关节肿大和长骨粗短、扭曲为主要特征。
种用母鸡缺锰会导致胚胎产生“营养性软骨营养障碍症”,该症的特征为:1)脚变短和变粗,翼骨变短;2)嘴如鹦鹉嘴状;3)由于颅骨向前突起,导致头的轮廓成球状;4)第一颈椎处发生水肿;5)腹部由于存有大量未吸收的蛋黄而隆起;6)身体和绒毛生长受阻。
缺锰对家禽繁殖机能的影响表现为:母鸡产蛋量下降,蛋壳变薄,无蛋壳发生率增加,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明显降低。
鸡锰缺乏症:
鸡锰缺乏症防治措施:
鸡发生锰缺乏症后一旦出现滑腱症,病鸡残废,治疗毫无意义。因此,做好预防工作防止本病的关键。按每千克日粮锰含量100至150mg,可有效预防锰缺乏症。
2.4.2 猪
猪对日粮中锰的吸收率也较低,仅为3~4%,所摄入的锰大部分均由粪便排出体外。猪采食高钙、高磷日粮时,对锰的吸收明显减少。猪对锰的需要量有限,风干日粮中含约20ppm的锰就足以满足需要。大多数植物性饲料含锰均超过这一水平,故猪不易发生缺锰症状。少数植物性饲料(如玉米)其含锰量少(4~5)ppm,因而用玉米粉为主的日粮喂猪可能使猪发生缺锰现象,猪缺锰的主要症状是:幼猪及生长猪生长迟缓;骨骼发育异常(跛行、腿弯曲而短、骨质疏松、关节肿大);因猪发情和排卵异常,胚胎被母体吸收或生产出异常软弱的仔猪。缺锰公猪睾丸退化,丧失生殖机能。
2.4.3 反刍家畜
反刍家畜体内锰含量较低,对锰的需求量也不高,一般饲料日粮基本上均能满足,故和猪相似,不易发生缺锰现象。
2.4.4 鱼类
锰与鱼类骨骼的正常发育关系密切,鱼骨内的含锰量很高。用低锰饲料(4ppm)饲喂的虹鳟鱼和鲤鱼,发现其尾柄部异常和短小,这说明锰对鱼骨骼的正常发育有重要作用。
鱼粉中的锰对鲤鱼的有效性很高。此外,MnSO4和MnCL2对鲤鱼的有效性也较高,而MnCO3和MnO2的有效性则较低。另外,当饲料钙含量太高时(3~4%),则锰的有效性会下降。一般美洲河鲶所用的配合饲料其锰含量在20ppm以上。虹鳟鱼和鲤鱼的饲料锰含量在13ppm左右为宜。
2.5 锰过量对动物的影响
大多数禽类和哺乳动物度饲料中过量的锰均具有较大的耐受力。在目前家禽常用饲粮条件下,生长鸡对锰的耐受量高达3000~5000ppm不产生毒性反应。原因可能是现用饲粮的营养较全面、提高了鸡抵抗毒性的能力;现用饲料均用钙、磷、铁和钴等进行了强化,可能降低了锰的有效性;试验周期短。一般来说锰的上限以1000ppm为宜。
猪对锰的耐受力较低,当饲以500ppm含锰日粮时,就会出现生长受阻和食欲降低现象。日粮锰水平提高到800ppm时,并不影响犊牛的生长及食欲,只是过量锰会影响动物对钙磷的利用。
2.6 锰的来源
一般来说,家畜从植物性饲料中即可获得足够量的锰。而家禽则必须在其日粮中添加锰方能满足需要。这是因为家禽日粮中的主要成分--玉米的含锰量较低(18ppm)左右。我国饲料中糠麸类含锰最高,叶粉草粉类、饼粕类、豆类、谷实类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次之。(选自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