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earum)产生的霉菌毒素,在湿热条件下可在各种农作物上生长,最常见的是玉米。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雌激素毒素,主要破坏动物的繁殖功能。生长肥育猪常见的中毒症状为直肠和阴道脱垂。 动物摄入含有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日粮后,毒素被机体吸收,5天后可在血浆中检测到玉米赤霉烯酮或其代谢产物。玉米赤霉烯酮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由尿或粪排出体外。该毒素破坏动物的繁殖功能,降低3-α-羟化类固醇脱氢酶的活性(3-alpha-hydroxysteroiddehydrogenase)。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污染常与去氧瓜萎镰菌醇(DON)霉菌毒素以及玉米穗腐病和小麦赤霉病同时出现。它主要是谷物在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毒素,而不是在大田里。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主要危害繁殖用后备小母猪和成年母猪,其主要症状是:外阴红肿,阴道和直肠脱垂;发情周期无规律,窝产仔数减少。当母猪配种后的头15天里,如日粮含有60-90 ppm的玉米赤霉烯酮,胚胎的发育就会终止,不仅损失了这窝仔猪,而且母猪需要数月时间才能再次发情。 临床影响/症状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症最显著的临床特征为小母猪和母猪的外阴红肿,动物的繁殖性能遭到破坏。当动物采食被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饲料后,导致窝产仔数减少,死胎,仔猪四肢外张和弱仔。由于子宫内血液循环受到影响,仔猪的初生重大小不一。受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日粮同样也危害精子质量,破坏公猪的繁殖性能。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症的症状列表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