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是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s)家族中最重要的毒素,由多种曲霉菌(赭曲霉)和青霉菌(疣孢青霉)产生,这些霉菌也产生桔霉素和草酸。赭曲霉毒素普遍存在于热带和气候温和的地区,常见于燕麦,大麦,小麦和玉米农作物上。这些霉菌具有产生高达10ppm赭曲霉毒素A的能力。这样高水平的赭曲霉毒素是很少见的,即使毒素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如0.2 ppm,就可对猪造成危害性的影响。 单胃动物采食被赭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可导致其组织器官,脂肪,肌肉组织和血液被毒素污染。如果猪长时间地采食赭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霉菌毒素可污染猪的大部分可食组织,导致肾脏损伤和猪肉胴体等级降低。赭曲霉毒素急性中毒症(日粮毒素水平高于5 ppm)的特点是肾病(肾功能衰竭),肠炎脂肪肝,淋巴结坏死,免疫抑制,并伴随着其他多种病理状况。由于急性肾衰竭,急性的赭曲霉毒素中毒症有可能多种动物死亡。鉴于赭曲霉毒素可在动物可食肌肉组织中积累,进而导致人类健康问题的特性,研究人员近期将研究重点关注于赭曲霉毒素的致癌性方面。事实上,丹麦养猪业以肾脏赭曲霉毒素水平作为判定猪肉产品是否存在潜在的毒素危害残留的指标。临床症状和剖检可显示赭曲霉毒素中毒症,这还可通过监测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或在屠宰场检测肾脏中的毒素水平确认赭曲霉毒素的中毒症。 残留在动物产品中的赭曲霉毒素可通过食品链传递给消费者,一些国家的政府已采取强硬的监管措施,以消除消费者对猪肉产品安全性的担忧。例如,欧洲于1997年设立了所有食品中赭曲霉毒素的最高允许含量为5 ppb。德国将这一标准更严格地定为3 ppb。在丹麦,如果猪血液赭曲霉毒素的水平达到 25 ?g/mL,认定为猪的整片胴体被污染,猪肉不得作为食用。 临床影响 赭曲霉毒素中毒症的主要症状为:生长迟缓,饲料报酬降低。肝脏受损,但主要是对肾脏的影响,导致肾间质纤维化。饮水量增加(剧渴),导致排尿增多(多尿症),这是赭曲霉毒素中毒症的一大特点。幼龄生长猪会出现肾周水肿,并伴有僵硬。胃溃疡也是常见的症状。公猪的精子质量降低,受精率下降,最终导致整体繁殖性能下降。 赭曲霉毒素中毒症的临床表现为: 生产性能下降(饲料采食量,生长速度,饲料报酬) 肾脏苍白、变大=肾小管变性,肾间质纤维化 肾功能受损=高蛋白血症,氮血症 肾衰竭=死亡 饮水量增加(剧渴),排尿增多(多尿症) 细胞免疫抑制=对感染的易感性大大增加 公猪精子质量降低=受精率下降=繁殖性能降低 仔猪出现水肿=角弓反张,步态不稳。 胃溃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