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um)产生。黄曲霉毒素常现于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在寒冷或温带地区,虽然黄曲霉毒素不是主要的问题,但是,当使用由温暖潮湿国家或地区进口的饲料原料时需格外小心。 曲霉产生多种黄曲霉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在25°C条件下,黄曲霉很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当气温降低到10°C以下时,未发现有毒素产生。当谷物的水分含量在 22%-26%水平时,为谷物(玉米,小麦,大麦和燕麦)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是致癌的。因此,人们担心它进入人类的食品链中。对于猪来说,所有的霉菌毒素都具有剧烈的毒性,导致猪不同程度的肝脏病变。人们的另一个担心是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及其代谢产物残留,因为大量的资料证明这些物质是致癌的。因此,许多国家设定了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上限水平。当谷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水平超过20ppb时,不得用于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不得饲喂给幼龄动物。 当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水平降低,在20-200 ppb时,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下降,饲料采食量,进而导致生长速度降低,免疫机能抑制,。当日粮黄曲霉毒素达1000ppb以上时,将导致动物死亡。 临床影响 黄曲霉毒素可导致动物生长缓慢,饲料转换效率降低。当日粮含有高水平的黄曲霉毒素时,导致动物肝脏受损,如脂肪肝、肝小叶性坏死,并伴随着肝小叶和胆管外周的嗜碱性细胞增加。动物严重的慢性中毒症状为肝硬化和死亡。 肝损伤的症状是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升高,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的水平升高 饲喂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日粮可加剧猪维生素A和E的缺乏,同时降低猪的免疫功能;进而导致动物对并存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常见的有: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蓝耳病PRRS),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WMS),病毒性流感和支原体肺炎及继发性感染。 虽然动物可耐受低水平的黄曲霉毒素,但黄曲霉毒素与日粮中其他霉菌毒素的协同作用导致对猪肝脏代谢、蛋白质合成和免疫机能的危害更严重,最终降低猪的繁殖效率。如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2的水平增至800微克/kg,可导致活产仔猪数和断奶仔猪数大大减少。Paterson在其猪-霉菌毒素中毒症的最新进展一文中指出:不同黄曲霉毒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具有叠加的效应。 黄曲霉毒素中毒症的临床症状表现为: 饲料采食量减少 增重下降 饲料转换效率降低 母猪繁殖性能下降 脂肪消化减少 肾功能减退 肝脏损伤: 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升高 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 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降低 血清视黄醇和生育酚的水平下降 维生素A和E缺乏 免疫机能降低=对疾病的易感性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