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粒过程中,制粒温度应根据配方而定。一般来说,以玉米~豆粕为主的日粮中,制粒温度应控制在80~110度(一般畜禽料在80~90度,鱼料在90~100度。虾料在100~110度)。但是,制粒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温度,还在许多因素,如物料的粒度、水分、配方、制粒的大小、环模的长径比、环模的加工工艺与材料、调质器、制粒机的转速、操作者的给料速度控制、物料接受蒸汽的程度、蒸汽质量、压力等等。另外含粉率因各公司生产的产品不同而设定。检测方法也有不同,含粉率检测口可设三个点,一个在颗粒从制粒机出来后,让颗粒自然冷却后测试;第二个在经过冷却器冷却后测试;第三个在包装前测试。具体指标由各公司定,没有太具体的指标,但是这三个测试点都非常必要,因为它们可以监控制粒的好坏,而且可以分析原因所在。如第一个测试点过关,证明前一工段的基本没有问题,在第二测试点,如果含粉高,可以认为是冷却不完全,很可能是冷却器出现问题,不排除其他控制器也有问题。许多厂只测最后的包装点,这样很容易忽视冷却、输送及成品仓的挤压、摔打等原因。把问题归结于制粒工段,造成误导。总之,制粒的好坏不能单单考虑一个工段,要全面控制,可多设几个质控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