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态农业”成纲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已提出,要坚持粮食生产的数量质量并重,要更加注重农产品(行情,问诊)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对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这被认为是对粮食安全更进一步的阐释。 对农业生态安全的重视,此前已多有迹象。 今年以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多个场合讲到粮食安全问题时,都强调生态安全要协调发展,同时还提出要使水土等农业资源休养生息。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列为新的执政理念之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还专门指出了解决思路:要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 中央在部署明年粮食安全任务时,提出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实际上已指明这是未来发展农业的两条道路。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室主任朱立志近日指出,中国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还将面临一系列的难题。具体是:1.农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基础薄弱。2.人才与技术储备不足。3.分散经营的规模效益不高,抗风险能力弱。 上述种种“长期积累的隐患,不仅限制了常规农业的发展,更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一方面,由于资源基础已相当薄弱,生态农业发展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生态农业的效率很难提高”。朱立志指出。 据了解,许多专家建议,明年一号文件针对农业生态保护,应采取四方面的措施: 其一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年将逐步出台生态文明评价制度,资源税、环境税等有关资源财税制度等,系统性地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其二为狠抓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在生产环节,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进行集中修复,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 针对上述这些要求,目前各政府部门已经在逐步采取细化措施。1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下称国发106号文),已经明确提出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指标。 预计在明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之后,围绕生态农业发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方面将出台以“生态补偿制度”为主的多项支持政策,与此相关的绿色循环经济、低毒高效农化领域将有望获得重点支持鼓励。 据悉,农业部正在牵头编制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的主导思路是平衡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处理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产力布局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统筹好国内生产、国际贸易及农业“走出去”的关系。编制由农业部牵头,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多部委共同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