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问题 冯定远:如果讲母体营养,母猪营养是有两个方面的层面。一个是对后期的影响,另一个是母猪本身生产性能的表现,其实就是做哺乳分了两大块:一个是怀孕的营养,一个是哺乳的营养。怀孕期间的营养更多的是要关注微量的营养,包括现在未知的类维生素一些非常功能的,或者是把它归类为维生素,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维生素,由于我们了解得不多,另外有些按照传统的维生素营养是微量的,有些是大量的营养。现在我们围绕的是常规的营养,特别是能量和脂肪的营养,也包括了一些特殊的氨基酸营养,除了赖氨酸还有一些基类氨基酸。所以从我的角度理解,母体的营养分为两个方面:前期更多的是要关注一些微量的营养、一些调控的营养,包括一些维生素,还有一些我们不怎么关注的微量元素和配比,后阶段更多的是大量的营养,特别是能量的营养以及能量的营养和胆管营养之间的比例。刚才我们的导师讲到所有的动物能量都很缺乏,在于哺乳母猪缺乏的严重程度更多,加上我们添加了很多低劣的胆管,更加剧了能量的不平衡。 洪平:这个领域我已经做了几十年,以前是说一个产品做到一定程度就差不多了,我们发现整个世界的营养都在变,对我来讲,这几年有个电解质的平衡问题,这个平衡度做得好和不好,跟你会不会拉稀和整个生长速度关系还是蛮密切的。还有就是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到底是一个对、两个对还是三个对,整个吸收速度都是不一样的,怎么组合成为随时都有能量可以应用?这也是蛮有意思的,蛋白就不用说了,包括豆粕不能用太多,到底用什么取代?血浆到底用还是不用?本来开始都是一直用血浆的,血浆又那么便宜,如果没有血浆怎么去做配方?早就准备好等在那边了,这几年我们觉得这几个动作做得蛮有心得的。还有就是加工的过程对你这个产品的影响,打育的复合度应该做到多少?怎么才能不影响它的效率?谷物是烤熟的对还是挤压的对还是微波炉对?这些都是影响到我们的饲养成绩。 汪明:怎样利用好母源抗体的问题,北方冬天喘气病很严重,可以对母猪有肺炎支原体的疫苗,这样生产的小猪体内就有抗体,至少是在某个阶段能够提供保护,这是可以考虑的。另外就是有些病源可以通过母猪传给小猪的,特别是在哺乳的时候应该是非常紧密的,蛔虫都是母猪传的,实际上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提倡母猪在分娩产前2-3周可以注射维菌素祛除的,这样母猪和小猪身上的螨虫都没有了,同时还可以阻断一些垂直传播的病。其实营养和免疫是非常紧密的,很多营养元素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免疫增强剂,免疫实际上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提高固有免疫力,另一部分是提高获得性免疫力,现在我们给这个猪打疫苗实际上是提升他的获得性免疫力,打疫苗是一种苗针对一个病,或者一种苗针对一个病毒,或者针对某一个病毒的某一个病猪,但是通过提高机体天然免疫的能力是可以增强他的整体抗病能力,很多东西都是可以有这样的作用。比如我们中草药的很多提取物,很多都是一些多糖之类的,都是很好的免疫增强剂。这是天然的,是非常多的。因为免疫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比如说病原可以激发免疫反应,首先是要通过不同的通道、通过不同的递存方式刺激不同的免疫分支,这是很复杂的,但是我觉得通过一些不同的营养元素既是一个营养来源又可以起到提升机体天然免疫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说这是非常非常丰富的,可以促进我们营养学和免疫学的充分结合。 饲料原料和饲料研发 李爱科: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实际上也是我们饲料工作者的一个很大的工作,现在我们也要开展生物饲料,有的是发酵和媒介饲料,这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除了这些之外,功能核心的成分、饲料添加剂或者饲料原料,这个方面的开发是我们要做好的工作。对于发酵和媒介饲料我们应该建立在一个有效的评价方面,我们要怎么评价呢?就是刚才我讲的它的功能核心成分到底能增加多少,能够发挥多大作用,这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再把功能核心做好评价工作,这是我们饲料原料开发、饲料原料评价要继续做的工作。 曹宏:我是在企业做饲料研发,对于饲料企业的研发定义首先是要有一种理念,就是我做饲料的根本是什么,根本来源于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对动物的理解,比如现在我们去做母猪的饲料、做仔猪的饲料,对于这个生命体本质的理解才能最后解决同质化的问题。所谓的同质化是指原料你用豆粕我业用豆粕,你用添加剂我业用添加剂,最后总体来讲成本和价值能差多少呢?大概是单位增重可以差到80-100克,已经是好得不得了了,可是这80-100克在市场上能不能体现出来?我们都知道北方的大学和南方的大学拿同一个饲料研究相关性是多少,基本就是0.82,作为这个相关系数的成功率来讲,怎么把这80克体现出来?这里面是体现不出来的,最终我们要靠这个饲料在设计过程中的理念,导致疾病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生长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母猪料理就像坐月子一样,有没有想过妇女身体康复最需要的是什么?微量元素,很多人都在讲他的氨基酸,由于对于这种生命的本质不理解就会出现缺失一个重要的元素,母猪料理就没有突破,所谓的同质化就是在80-100克之间的差异,能不能比别人高出100克?高不出来了,可以实现这个方面通过基础科学的理解对于生命本体做一个理解。 洪平:现在随着中国饲料行业的快速发展,原料是非常的短缺,目前我们的蛋白原料基本上是有80%以上依赖于进口,当然,进口方面并不全是来自于美国,美国的年产量大概是在8000万吨,高峰值到了9000万吨,但是以后南美的产量会增加速度比较大,按照现在的预测,中国到2020年全国的美国大豆供给中国也不够,这是我们每个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需要考虑的。现有有限的原料怎样最高效地利用?如果再找另外一个地球也找不来,这个资源是不能再生的,现在中国的土地还在不断减少,除了蛋白原料以外还有玉米,我们的玉米价格是高于国外的。很多人说以后进口的大豆会影响中国粮食供应安全,如果中国没有这个资源,用别人的地、别人的水、别人的劳动力保障主要粮食的供应,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保障了主要粮食供应的安全,但是要想解决这个短缺的问题我还真没招。还有就是食品安全的问题,现在要消费了对我们的冲击就非常的大,美国和国外企业做了很多企业走在政府的法律之前,预先去做食品安全,现在中国这种非常分散的生产隐患的确是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