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是人和动物体正常生长代谢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虽然需求量小,却发挥了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微量元素可与体内的蛋白质和其他物质相结合形成酶、激素、维生素等生物大分子。人体内缺乏锌和铁元素,会影响脑垂体和肾上腺的内分泌平衡,导致发育停滞、智力发育不良、贫血等病症。仔猪缺锰会引起骨骼发育异常、关节肿大等;禽类缺碘会导致孵化率降低、胚胎甲状腺肿大等。另外微量元素构成了体内重要的载体与电子传递系统。在微量元素营养方面,20世纪50年代开始,微量元素添加剂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无机盐类,最早由英国Barben等发现在饲料中添加铜能促进猪的生长,并进行了大量微量元素的试验,使无机盐微量元素添加剂(主要有硫酸铜、硫酸锌等硫酸盐类)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第二阶段是有机酸盐类,主要包括抗坏血酸、柠檬酸亚铁、酒石酸、富马酸及葡萄糖酸锌等。但这两代添加剂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混合不均匀、易潮解、易氧化、吸收利用率低等缺点。第三阶段是以氨基酸锌、氨基酸铁、氨基酸铜和氨基酸锰为代表的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类。美国Albion实验室在20世纪70年代以动植物蛋白和铁元素合成蛋白铁复合物,开启了氨基酸微量元素营养研究的新时代。我国也于80年代开始研制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并在氨基酸亚铁螯合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迄今为止已有数种产品相继问世,如蛋白微素精,红亮素等。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具有化学稳定性好、易消化吸收、生物学效价高、抗干扰能力强、无毒害、刺激小的优点,能有效提高动物生产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补充微量元素营养并且兼有氨基酸强化剂的作用。目前,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作为绿色环保的新型营养添加剂被广泛应用。 1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概念及类别 美国官方饲料管理协会于1996年正式命名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为:由某种可溶性的一个金属元素离子同氨基酸按一定物质的量比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在化合物中,一般二价阳离子与氨基酸中的N原子形成配位键,同时与羧基中的氧原子形成稳定的离子键,生成的螯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800,水解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为150左右。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目前主要有三种分类法,见表1。按照氨基酸是否为单体可分为单一氨基酸和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前者氨基酸的种类是单一的,产品的结构确定;后者螯合物中的氨基酸有可能是几种也可能是多肽,一般由蛋白质水解得到。按照微量元素即金属离子的种类可分为氨基酸铁螯合物、氨基酸锌螯合物等。同样地按照氨基酸的类别可分为赖氨酸螯合物、甘氨酸螯合物、蛋氨酸螯合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