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食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国内外都在寻求改进和替代抗生素的添加剂。我国中草药多数以天然植物为原料,效果良好,价格低廉,毒副作用甚微,具有几乎无残留、无抗药性、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因而作为添加剂在养猪业上的研究与应用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1中草药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1.1药理作用分析与研究 目前应用的猪用中草药添加剂有理气消食、益脾健胃、驱虫除积、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镇静安神等作用。健胃中草药神曲、麦芽、山楂、陈皮、枳壳等具有一定的香味,能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促进家畜唾液、胃液和肠液分泌,促进机体对营养的吸收。贯众、槟榔有驱虫作用,可以驱除猪蛔虫、绦虫等寄生虫。当归、益母草、五加皮等有利于气血运行,使猪代谢旺盛,机体强健,膘肥体壮。远志、松针粉、酸枣仁养心安神,使猪在肥育阶段熟睡催肥长膘,提高饲料利用率。朱仁俊等(2002)试验表明,中草药添加剂能显着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明显提高消化道淀粉酶、脂肪酶、胰凝乳蛋白酶和粘膜二糖酶的活性。李琦华等(2002)测定中草药添加剂对猪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与西药组和对照组相比,中药组的粗蛋白消化率均有所提高,粗脂肪和粗纤维消化率有显着或极显着提高,粗灰分、钙的消化率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都与西药组无显着差异,但都比对照组有显着、极显着的提高。磷的消化率在前期和后期的变化与粗灰分、钙的相似,但中期4个组的差异不显着。聂磊等(2006)试验表明,“味儿美”中药制剂能提高育肥猪粗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从而改善猪的养分消化率,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游玉波等(2007)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复方B(由苍术、山楂、神曲和甘草等10味药组成)能够提高生长猪对饲料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和粗灰分的表观消化率,粗脂肪和能量表观消化率略低于抗生素组;有利于改善和促进生长猪小肠粘膜绒毛的生长,加强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陈国顺等(2012)在仔猪断奶后前2周,添加0.3%、0.4%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显着提高仔猪断奶后第7d空肠后段总蛋白酶活性、空肠后段淀粉酶活性和空肠后段脂肪酶活性;显着提高仔猪断奶后第14 d空肠后段脂肪酶活性。 1.2增强免疫机能 中草药免疫有效活性成分主要有多糖、甙类、生物碱、挥发性成分和有机酸。对小鼠经腹腔注射黄芪多糖,能增加小鼠的抗体生成及主要免疫器官脾脏的重量,显着促进小鼠腹脏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对小鼠体内淋巴细胞转化率有明显促进作用(毛小娟等,1989)。金岭梅等(1999)研制的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能使试验组猪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嗜酸性白细胞、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7.8%、41.4%、14.8%和24.1%,对增强猪的抗热应激能力,缓解温热环境对猪的不良影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韩剑众等(2002)用中药(由黄芪、当归、茯苓、柴胡、大黄等组成)有效成分抽提物对仔猪饲养试验表明,能显着促进小猪生长,有效调节肠道的微生物区系,明显提高仔猪血液中cAMP含量(+164.07%)及cAMP/cGMP的比值(+55.79%),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升高58.7%,嗜酸性白细胞升高437.5%,对于增强仔猪的免疫机能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和提高机体本身预防疾病的潜在能力。王自然(2006)在给仔猪接种猪瘟疫苗的当天,以1%的剂量添加中药免疫增强剂混饲给药,可显着提高猪的IHA抗体效价水平,能使猪只接种猪瘟疫苗后15天,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百分率比对照组显着提高,表明中草药免疫增强剂提高了猪的体液免疫作用和细胞免疫水平。樊春波等(2010)在断奶仔猪基础日粮中添加1.5%的中草药添加剂,30d后IgM、IgA水平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IgG水平提高11.38%(P<0.05),猪瘟抗体水平和猪伪狂犬病抗体水平合格率都提高20%,阻断率(PI)分别改善3.86%和11.94%(P<0.05);60d后IgM水平提高12.46%(P<0.05),IgG、IgA水平提高41.69%和21.33%(P<0.01),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了15.79%(P<0.05),猪瘟抗体水平和猪伪狂犬病抗体水平合格率分别提高20%和30%,阻断率分别改善28.02%和24.83%(P<0.01)。初步判断该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可显着提高断奶仔猪的免疫机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俞向前等(2012)将党参等21味中药按一定比例混匀粉碎添加1.5%于基础日粮中饲喂断奶仔猪60d,可显着改善断奶仔猪的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猪瘟和蓝耳病抗体检测合格率提高了17%(P<0.05)和19%(P<0.05);粪便虫卵计数减卵率为47%(P<0.05),中草药添加剂具有一定的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抑制寄生虫卵的作用。 2猪用中草药添加剂的应用 2.1提高生产性能 中草药添加剂能够增进猪的食欲,增加采食量,提高消化吸收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饲料报酬。杨宝琦等(1992)用母仔壮中草药添加剂(由益母草、苦参、艾叶、王不留行、苍术等组成)饲喂哺乳仔猪,仔猪黄痢发病率下降11.78%,白痢发病率下降35.54%,成活率提高19.28%,双月窝重提高23.79%。李志强等(2002)分别对哺乳仔猪饲料中添加中药、中药+西药和西药,结果35日龄断奶个体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65%、9.18%和9.64%,日增重分别提高13.5%、12.5%和12.67%。曹国文等(2003)用杜仲叶、山楂、黄芪等中草药研制猪用饲料添加剂饲喂40日龄断奶仔猪,服用中药的3组猪肠道中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而大肠埃希氏菌和肠球菌指数以及腹泻发生率明显降低;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9.20%、5.50%和13.32%;料肉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9.80%、6.64%和15.03%,结果显示该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常规粉剂和提取物制剂均能促进仔猪肠道中有益菌的增殖,提高猪的生产性能。陈汉忠等(2005)给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2%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增重率提高16.6%~41.1%,饲料转化率提高17.4%~25.6%,并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陶玉顺等(1996)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中草药添加剂(由麦芽、槟榔、山楂、甘草等组成)饲喂生长猪,增重提高13.01%,饲料报酬提高16.3%,多增收入32.35元。曾代勤等(2003)将3种复合中草药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加入3个试验组的生长猪中饲喂,与抗生素组相比,中1组、中2组、中3组头均日增重分别提高60g、130g和110g,饲料报酬分别提高11.76%、5.88%和5.88%,经济效益分别提高33.4%、20.57%和24.45%。田永波(2006)在饲粮中添加300mg/kg中草药提取物明显加速了肥育猪生长,改善了胴体组成,并显着提高了肥育猪血清内源性GH和IGF-I水平。生长激素变化与猪的生长性能及血清中酶活性呈现极强相关性,可见通过添加天然中草药提取物可以提高血清中内源性GH水平,从而促进了猪生长,改善胴体组成。王建辉等(2007)研究发现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杜仲提取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长性能、胴体质量和猪肉品质,对猪肉滴水损失、皮厚、肌肉总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为尤。童建国等(2008)在育肥猪日粮中添加1%中草药提取物复方1、复方2、复方3,较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4.83%、3.41%和8.84%;饲料/增重降低5.14%、0和5.43%;总疾病发生率下降48.9%、53.5%和17.3%;复方1、复方2、复方3组与对照组相比,屠宰率差异均不显着,但胴体瘦肉率提高,板油重降低,背膘厚降低;复方1、复方2、复方3组能改善肉质特性。徐小波等(2012)分别在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添加自制中药1、2、3和抗生素进行饲养对比试验,重约60kg时结束。结果表明,中药1、2、3组的猪日增重分别较抗生素组高8.53%、13.91%、8.16%,饲料消耗分别较抗生素组降低了4.0%、7.1%、4.3%;中药1、2、3组和抗生素组的IgA、IgG、IgM、C3和C4均较试验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以中药2组提高幅度较大。综合比较增重、饲料消耗、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含量等各项指标,均以中药2组的配方效果最佳。 2.2改善繁殖性能 有些中草药与公猪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密切相关,可改善公猪繁殖性能,提高公猪性欲和配种能力。刘丑生等(1994)在种公猪日粮中加入中草药添加剂,试验组和对照组公猪射精量分别为248.3ml、219.4ml,精子活力分别为0.81、0.61,精子密度分别为144.2106/ml、76.1106/ml,精子存活时间分别为115.3h、72.4h,精子顶体正常率分别为89.6%、85.5%。龙翔等(1998)给种公猪饲喂12g/(头天)中草药添加剂后10天~18天,19天~30天内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着,顶体异常率、精子畸形率差异显着;停止使用中草药添加剂后10天,精子量、精子密度、精子活率、顶体异常率两组间差异显着。 有些中草药能够诱导母猪发情,增加泌乳量,提高产仔数。喻春元等(1994)用松针粉饲喂妊娠母猪,每窝多产仔0.85头,增加产活仔数1.6头,减少死胎0.74头;仔猪初生窝重增加3.08kg,活产仔猪平均初生个体重增加0.1kg。张鹤亮等(1995)在产后10日内母猪日粮中添加2.5%中草药添加剂乳泉I号(由黄芪、当归、王不留行等9味中药组成),仔猪20日龄窝重和35日龄断奶重分别提高25.59%和25.90%,仔猪断奶个体重提高18.56%,哺乳期平均日增重提高22.76%,哺乳期仔猪成活率提高8.0%。谷新利等(1997)筛选出纯中药制剂“催乳1号”治疗产后缺乳母猪,可使缺乳母猪在产后两周内泌乳量迅速上升,提前1周出现泌乳高峰,日泌乳量提高35%左右。李杰生等(2000)用中草药“促情散”加氯前列烯醇处理乏情后备母猪,发情率为97.62%,配种后46天不返情率为97.56%,平均产仔数为9.93头,产活仔数为9.09头。蔡伟强(2005)分别用中草药制剂和促性腺激素对产后乏情母猪进行催情治疗,结果中草药治疗的发情率为93.75%,平均产仔数9.12头;激素治疗的发情率为95.00%,平均产仔数8.01头。王钦等(2011)在母猪饲料中添加高、中、低剂量中草药添加剂,仔猪平均窝重比对照提高11.96%~29.01%(p<0.05),处理2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增加了12.5g,断奶仔猪的腹泻率、病死率分别下降了17.02和11.5个百分点,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可以提高母猪生产性能,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同时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增强仔猪的免疫力,从而降低死亡率。王春华等(2013)在21头怀孕30d的2胎次~3胎次的大白母猪基础日粮中每天添加3次中草药合剂,每次5g;中药有机铬组在中药添加剂组的基础上每千克饲料中再添加200μg的有机铬,结果表明:中药添加剂组母猪的呼吸频率和体温比对照组分别降低3.66次/min和1.02℃,母猪在高温条件下产健仔数最多,比对照组提高18.29%。 2.3 防治疾病 许多中草药能够提高猪免疫力,增强抗病力,常用于猪病防治中。吴力夫等(1998)研究发现中草药具有抗仔猪腹泻作用,主要是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能直接抑菌、杀菌,驱除体内有害寄生虫,而且能调节机体免疫机能,具有非特异性抗菌免疫作用。韩剑众等(2002)试验表明,复方中草药抽提物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变形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多种肠道疾患的致病菌,并且促进胃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乳链球菌、拟杆菌、消化球菌等有益菌的增殖,抑制韦荣氏球菌、大肠肝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梭菌等有害菌的繁殖。黄一帆等(1991)在猪饲料中添加0.5%中草药添加剂(钩吻、何首乌、麦芽等组成),猪霉形体肺炎发病率降低了45.47%,第1、2个月日增重分别提高2.15%和16.07%,饲料利用率分别提高5.03%和6.07%。杨宝琦等(1992)用母仔壮中草药添加剂(由益母草、苦参、艾叶、王不留行、苍术等组成)饲喂哺乳仔猪,仔猪黄痢发病率下降11.78%,白痢发病率下降35.54%,成活率提高19.28%,双月窝重提高23.79%。徐世文等(2000)用中药散剂泻康宁(16味中药组成)、氟哌酸和痢特灵分别治疗仔猪黄白痢,治愈率分别为98.4%、84.5%和48.9%,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3.1%和72.3%,泻康宁在治愈率、治愈时间和平均止泻时间均明显优于抗菌类药物。孙志良等(2003)研制的中西复方制剂消肿二苓(由环丙沙星和猪苓、茯苓提取液制成)对猪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明显优于环丙沙星,对实验性猪水肿病的治愈率为100%,高于环丙沙星药物对照组,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张晓驷等(2005)在乳仔猪日粮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福乐宝Ⅰ号”,能较好地预防乳仔猪腹泻,促进乳仔猪生长,改善饲料效率,特别在仔猪断奶期间,其增重与防腹泻效果优于抗生素,是目前首选的抗生素替代品。王自然(2006)经体外抑菌试验证明,采用茜草、苦参等13味中药组方对耐药大肠杆菌株和非耐药大肠杆菌株都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对抗生素有耐药性的大肠杆菌或无耐药性的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都有极好的治疗作用,治愈率90%以上,有效率达100%。张鑫等(2008)研究发现,中草药添加剂对预防哺乳仔猪黄白痢具有显着效果,对发病仔猪分别用中草药(33头)和庆大霉素(43头)治疗,中草药组的治疗效果显着好于庆大霉素组,对提高哺乳仔猪的增重有显着效果,说明该中草药添加剂可以作为抗生素类药物的替代品。孙展兵等(2012)根据仔猪腹泻症状分别设3个组方中草药煎剂,对病猪对症下药,共治疗仔猪腹泻病例95例,其中方剂一共治疗34例,有效+显效合计为91.18%;方剂二共治疗33例,有效+显效合计为93.94%;方剂三共治疗28例,有效+显效合计为89.29%。 2.4改善猪肉品质 试验表明,中草药能够提高猪胴体瘦肉率,降低胴体脂肪,改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吕长兵等(1992)用添加复方中草药及活性微生物酵母日粮喂猪,与添加“三晶”、“翠竹”牌添加剂组和对照组比较,眼肌面积与瘦肉率分别提高25%、17%、32%;18%、30%和11%,且胴体pH值在6.2~6.5之间,肉色鲜红,肌肉弹性好,符合国家标准。杨宝琦等(1996)通过试验表明,使用中草药添加剂的试验组屠宰率、瘦肉率均高于对照组,膘厚、失水率均有所降低,表明肉质与对照组无差异;试验组肝、脾、肾等组织无异常变化,表明中草药添加剂系列产品安全、无毒性作用。田允波等(1999)从中药麻黄、枇杷叶、防风、细辛等提取的有效成分研制的“瘦肉多”猪用添加剂,对于改善猪肌肉组织沉积,减少脂肪合成有显着功效,可提高生长速度10%以上,降低耗料8%~10%,提高饲料报酬,提高猪瘦肉率8%~10%,背膘厚度下降30%以上。田允波等(2003)添加中草药提取物饲喂生长肥育猪,与对照组相比,胴体瘦肉率提高5.79%,脂肪率降低31.41%,板油重减少22.16%,眼肌面积增加10.92%,平均背膘厚下降28.21%,失水率降低5.03%,贮存损失下降20.35%,熟肉率提高4.74%,肌肉间脂肪含量提高52.77%。嫩度、滋味、多汁性和香味都有提高,具有肉质细嫩、肉味郁香、汤味鲜浓的特点。惠晓红等(2006)试验证明,用中草药提取物“绿益康”饲喂肥育猪,可显着增加猪肌肉中糖原和脂肪等含量,减小猪肌纤维直径,增强猪肉的风味、多汁性与嫩度,对猪肉的食用品质和货架寿命等有积极作用。陈国顺等(2012)在香猪饲料中添加0.3%和0.4%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日增重提高了42.98%(P<0.05)和30.06%(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14.69%(P<0.05)和13.73%(P<0.05);中草药添加组肉质的pH值、失水率、粗脂肪、粗蛋白、眼肌面积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0.4%中草药组的主要鲜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28.37%和28.75%;分别提高人体必需脂肪酸2.18%和4.36%,提高亚麻酸、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2.41%、2.67%、3.68%和5.12%、3.51%、19.12%。徐小波等(2012)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成分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添加比例为2.00%,与抗生素组相比,添加两种中草药添加剂均可以显着提高日增重、肌肉大理石纹评分和眼肌面积(P<0.05),并极显着降低失水率(P<0.01),增加肌肉粗脂肪含量(P<0.01),可见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育肥性能,改善猪肉品质。 3中草药添加剂存在的问题 3.1剂型单一,质量不稳定 目前投放市场的猪用中草药添加剂,大多数以原料粉碎搅拌后制成的粉剂或散剂,提高效产品尚属空白;生产工艺落后,品种单调,加工简单粗糙,科技含量低,给生产和运输带来不便;使用剂量普遍偏大,一般都在1%~2%,不仅增加了产品成本,而且也影响了饲料的营养配比。由于中草药原材料来源广,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采收的中草药成分和功效差异很大,作用效果不稳定,没有统一的质量配方标准,很难对中草药及其产品作出准确的药效评定和质量监控,致使重复试验或推广应用时出现偏差。 3.2毒副作用问题研究缺乏 人们普遍认为中草药在畜禽体内残留量甚微,对畜禽健康无影响,但却缺乏明确的理论依据。目前对中草药作用效果的研究报道很多,但对中草药的安全性、毒性、残留量、耐药性以及添加后是否影响饲料本身的成分等问题探讨很少,仅杜绍范等(2004)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中草药添加剂饲喂育肥猪,肉品品质测定8项指标均为优良,肉品安全性检测未检验出重金属、抗生素、呋喃唑酮和β-兴奋剂均未超过国家部颁标准规定,认为是合格产品,达到安全肉标准。但实践证明,在有些情况下中草药使用不当,也会出现毒副作用。 3.3作用机理尚未完全弄清 中草药成分复杂,作用广泛,既能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又能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单味中草药添加剂成分简单,药效专一。选择多组方、多成分或多功能的中草药组方的复方添加剂,可以获得药效互补、疗效增强、不良作用减少的优点。也有的中草药单用无药效,组方后则有好疗效。无论单方还是复方中草药添加剂,作用于猪后常对整体发挥综合作用,有的呈双向调节作用。人们还未弄清其免疫调节作用的机理。 4中草药添加剂的发展趋势 4.1 产品微量化 除寻找用量小,效果好的中草药外,要适应现代饲料生产工艺的要求,改变目前这种粗制方法和剂型,针对复方或单方中草药,采取不同的方法分离提纯、萃取或精制,获得有效成分或生物活性物质,使用微量添加剂可获得满意效果。如用松针作饲料添加剂,须在饲料中添加5%~10%,而用松针提取物,只需在饲料中添加0.03%~0.05%即可。 4.2加强作用机理研究 结合现代医药学、营养学和免疫学的方法,从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利用途径、免疫调节机理和激素分泌调控等方面深入探讨,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如何调节猪体内平衡、改善肠道微循环和微生物区系以及免疫反应性和体内其他生理生化反应。 综上所述,猪用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该加强研究工作,研制开发作用广泛,取材方便,价格便宜的猪用中草药添加剂,以期代替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添加剂,为生产无药残安全猪肉,提高肉品质量开辟新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