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家禽 国内家禽 查看内容

从世界畜牧业发展看我国肉鸡产业转型

2013-10-31 09:21| 发布者: 畜牧编辑| 查看: 2199| 评论: 0

摘要: 本文作者从世界畜牧业及肉鸡业标准化发展趋势看我国肉鸡产业转型。


  (4) 现代草原畜牧业模式

  主要是以天然草地、人工草地为基础的围栏放牧模式,是资源、生产、生态协调发展的畜牧业模式。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等国家,草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温和,适宜牛羊等草原畜牧业发展。产业发展模式是“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企业+专业协会”。

  国外在畜禽养殖业上面的做法,第一,大力推进规模化工厂化饲养;第二不断优化畜产品结构;第三,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第四,对生产者实行补贴制度;第五,高度重视科技进步;第六,关注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

  大力推进规模化工厂饲养方面,2007年美国超过1 000头规模奶牛场在全美占36%,2008年2 000头以上规模的猪场场占11.8%,出栏量占全国85%。从肉鸡来看,美国最大的三家肉鸡公司能生产美国肉鸡的42%,产品的集中度、规模度非常高。

  不断优化畜禽产品结构方面,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奶类的比重是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占绝对优势。蛋类的比重在各个国家中约占1%~3%,发展中国家稍微高一点。肉类结构里面,发达国家都在上升,但上升的幅度有所区别,日本上升了10%,德国上升了20%,澳大利亚上升了30%。在肉类中,牛羊肉比重在下降,禽肉比重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增速较快。

  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各个国家都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在美国以乳制品为例,建立了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在内的全程控制体系,荷兰和德国通过科学地对养殖、饲料、屠宰,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控制保证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来看,畜产品质量安全是各个环节安全的总和,只有各个环节的安全,才有整个畜产品质量的安全。

  对生产者实行补贴制度方面。美国和欧盟相对较多, 欧盟国家对奶牛肉牛上基本全部补贴,丹麦小母牛的补贴大概是200欧元,对肉牛的补贴大概150~300欧元,肉牛屠宰补贴50~80欧元,其他动物屠宰补贴39欧元,只要申报就予以补贴。澳大利亚补贴是相对比较少的,他们是直接采取价格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畜禽产品直接价格补贴一般为2%~6%,间接价格补贴一般是4%~30%。同时这些国家也通过向消费者征税来补贴畜牧业,如2007年实行GST消费税,建立产业基金来补贴出口商,西方国家畜牧业协会也会从产品税里面支配补贴。

  在重视畜禽养殖科技方面。大的育种公司都在实施动物遗传改良,另外,就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我去美国科宝公司时和他们开玩笑说,你们把曾祖代鸡拿到中国去养吧,他们表示不愿意,我估计他们是有其它的担心。

  关注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方面,各个国家对污水排放的规定不一。如将工厂化养殖和工业排放视为点源污染,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污染排放系统许可要求,欧盟采取农牧结合的方式来解决畜牧业污染,明确规定养殖场的养殖规模必须有相应的土地配套。在动物福利方面,国际组织也予以高度关注,在是否笼养鸡方面,欧盟内部意见不一,并且规定越来越苛刻。

  5 我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1) 供需现状

  从供需情况来看,2011年肉鸡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约100亿只,产量是1 320万吨,占总肉类的比重约17%,比2010年增长5%左右,预计2012年增长速度会放缓到4%左右,产量预计1380多万吨。从消费量来看,也是呈现增长态势,总的消费量大概1 300万吨,也比2010年有所增长,人均年消费大约10千克。从进出口来看,2011年出口量达到了41万吨,同比增长80%,预计2012年的肉鸡出口会维持高速增长,增长率初步预计是8.5%,能够达到45万吨左右。2010年,中国第一次成为鸡肉净出口国家,2011年鸡肉进口量进一步下降,为30万吨,与2010年相比下降7.9%。2010年进口量和出口量出现了一个交叉,这个交叉大家也不用高兴,这不是反应我国鸡肉竞争力的真实水平,是对美国产品实行双反的结果。如果双反没有成功,鸡肉的进出口贸易会怎样还不好说,因为据我亲眼所见,美国白羽肉鸡的养殖效率很高,机械化水平、自动化水平、智能化水平非常了得。

  (2) 面临的形势

  从有利的条件来看,中国的肉鸡生产仍有较大的空间。据美国FAPRI公司预测,到2018年,全球肉鸡产量将接近8000万吨,今后每年的增长速度仍然是2%,中国可能会比全球更高一些,达到2.5%。近年来,国家对畜牧业的认识、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最近几年我国对畜牧业的补贴力度,支持力度有了很大提高,规模化养殖的补贴力度达到20几个亿,除此之外,还有对禽流感、口蹄疫疫苗的补贴也有很多。当然,会有人反应畜牧业里面的补贴一是补贴给了草原,另一个是补贴给了生猪,肉鸡补贴相对较少,事实却是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要支持肉鸡产业。肉鸡企业想要获得国家更多补贴需要好好思考,到底需要什么支持,而这些支持是否符合公共财政补贴的理念,只有符合,肉鸡产业才能得到更大的支持。

  肉鸡产业发展方式面临新的契机。一是整个国家畜牧业处于转型时期。对于肉鸡而言,也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从整个国家的畜牧业发展情况来看,这几年价格波动是一方面,牛羊肉价格逐步高启,这对肉鸡产业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契机。过去我国的牛肉都是老残牛肉,然后就是耕牛,农民养牛主要是为了耕地,现在有机械耕地了,不需要耕牛了,所以肉牛的发展动力已经丧失一半。从羊的角度,过去也是靠牺牲环境、劳动力换来的,半农半牧区,过去农民是赶着一群羊到山上去,沙尘暴来了,又禁羊限羊,过去养羊也是小群体,孩子放学了,利用路边的草放几只羊,现在农民工进城了,老人孩子也没有那些闲情逸致,小规模养羊全部消失了。牛羊肉价格的快速上涨对鸡肉是一个机会,事实会证明鸡肉价格便宜,品质优良,会很大程度上替代牛羊肉。

  全国肉类产业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面对有利因素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第一,动物疫病威胁依然存在,在2003~2004年禽流感爆发的时候,好多企业被打垮。第二,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产品价格波动频繁,不仅仅是鸡肉产品波动频繁,包括饲料产品波动也很大,如玉米,一个月内价格会相差很大;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领跑生产成本价格上涨,从全球肉鸡养殖成本来看,我国养殖成本仅次于欧洲,位居世界第二,高出阿根廷85%,高出美国20%。第三,药残超标现象严重,产品质量安全堪忧,对肉鸡业也是一个致命的问题。第四,养殖污染治理不到位,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虽然肉鸡对环境的污染不大,但是仍然存在,也需引起肉鸡生产者的高度重视。第五,产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仍然较低,美国最大肉鸡生产企业年屠宰鸡超过20亿只,而我国最大的大概只有1亿只,美国前10位肉鸡生产企业生产了全国72.3%的肉鸡,而我国前10位差不多12%,差距非常明显。

  (3) 发展前景

  从发展前景来看,国际上肉鸡产业快速增长是替代牛羊肉,我国肉鸡生产就是替代猪肉,猪肉比重由过去的90%下降到60%,这30%基本上是由鸡肉补上来的。从未来趋势来看,替代仍然会有一定潜力,但是替代牛羊肉潜力更大,因为鸡肉生产具有更强的优势,料肉比是最低的,价格最便宜,所以可把鸡肉做为最经济的动物蛋白来源,并且肉鸡也是最适宜规模化工厂化养殖的品种。第二,肉鸡产品的品质也是优良的,低热量低脂肪,且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对人们不利的低密度脂肪蛋白、胆固醇。第三,价格优势明显,消费仍有较高的空间,牛羊肉市场价格已经达到每斤40~50元,今后牛羊肉将会逐渐变成肉类中的奢侈品,普通人将以鸡肉消费为主。第四,肉鸡产业带动作用巨大,据初步估计,饲养10 000只鸡,产生GDP是6.95万元,创造产值是63万元,可带动25人就业,促进农民增收3.2万元。假设2011年全国饲养100亿只鸡计算,肉鸡产业全年所创造的GDP可达到695亿,产值6 300亿元,带动就业2 500万人,可为农民增收320亿元,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用巨大。

  6 促进肉鸡产业转型发展的一些建议

  第一,中国肉鸡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道路。规模化道路发展中最主要是以标准化鸡舍为核心,应该是人管设备、设备养鸡、鸡养人的一套理念,提高标准化水平和鸡肉产品的整体水平。在美国养鸡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标准化水平高,每栋鸡舍都是以2万只为单位,所有鸡舍的参数设备都是一样的,建立新鸡舍时只需复制就行。我国有2万只的鸡舍、1万只5 000只的鸡舍,也有5 000只的鸡舍,有各种规模的鸡舍,规模不一最大的坏处就是建鸡舍的时候设备参数都必须重新调整,如通风、光照等。白羽肉鸡的情况相对好一点,黄羽肉鸡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一会笼里养,一会地上走,走几天又放笼里养,对效率的影响非常大。好在,中国消费者对黄羽肉鸡还比较认可,但是中国80后、90后能否一直认可就不确定了。所以,黄羽肉鸡的未来道路在哪里,还需要各位肉鸡企业老总好好考虑,而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以鸡舍的标准化建设为核心。

  第二,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方向,企业和农民的合作,实行饲料生产、标准化规模养殖、智能化管理、工厂化屠宰加工、废污处理综合利用的一条龙模式。其中涉及到生产者和加工者的利益连接问题,美国的模式是,农民建鸡舍然后养鸡、企业负责屠宰、提供疫苗、饲料,相互的利益进行深度捆绑。欧洲模式是专业合作社办屠宰场,目前这种模式在中国没有相应环境,但是从利益角度考虑,如果几个大的养殖场联合搞一个屠宰场,会更为有利。

  第三,走深加工和品牌化道路。从黄羽肉鸡的消费方式来看,就是煲汤,农民养鸡直接拿到市场上卖,产业链相对还是短了点,最好还是将产业链拉长,虽然消费者意愿是活鸡现宰,但是从行业的角度考虑是不利的。而且现在会宰鸡的人越来越少,将来80后、90后更加对宰鸡会更加棘手,所以最好做法就是工业化生产,把所有的鸡肉产品生产成非常方便、非常卫生、非常营养、适合快节奏社会的休闲产品。

  第四,高度重视动物疫情和疫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突破标准化健康养殖,因为动物疫病不是打针能够解决的,而是靠健康养殖才能解决。从中国国情来看,单位土地面积内生物量非常密集,生物群落非常复杂,各种细菌病毒都有,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制造一个人与动物隔离开的环境。美国鸡舍就是内部和外部是完全隔离开的,外部的疫病进入鸡舍内部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国今后的肉鸡养殖业也可采用这种做法。当然长久而言,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靠健康养殖、提高动物福利来杜绝动物疫病。因为环境健康,鸡健康,人才能健康。

  第五,建立完善肉鸡产业预警体系。市场环境经常波动,短期内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经济效益是相对有限的。现在饲料原料价格波动,产品价格波动,短期内靠科技进步提高饲料报酬难度很大,然而市场研究工作却非常重要,如玉米、鸡苗一个月内价格会相差很大,早买晚买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会非常大,所以建议对产业的预警预测予以高度重视。

  第六,加大肉鸡产业的支持力度。去年工程院做的肉鸡课题里中有一条是稳定生猪和鸡蛋发展,加快肉鸡和奶牛的发展。依靠市场肉鸡产业也能加快,但是政府最好帮一把手,托一下,肉鸡产业会发展更快。对肉鸡规模化养殖提供贷款贴息,对肉鸡深加工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对畜禽粪便有机肥的加工和使用补贴等政策的支持都将推动肉鸡产业快速发展。

  第七,加大肉鸡市场产品营销宣传。社会上认为鸡肉有激素,对这种错误信息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种错误信息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非常大,要认真去对待。对于药残的问题,肉鸡企业可能也需采取妥善的措施。

йվ΢Źں
1234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最新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9 18:0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