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猪场,猪瘟、伪狂犬病一般控制较好,尽管自诩霉菌毒素控制得很好(满足原料选购上乘,又添加了霉菌毒素处理剂),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猪群受霉菌毒素危害的症状均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新生猪的肝脏损伤严重,一吃奶肝源性腹泻就突显出来。 (5)为什么含中药提取物的针剂对肝源性腹泻有较好效果? 中医认为霉菌是阴毒之物,《普济方》指出:“朽木生蕈,腐土生茵,二者皆阴湿之气蒸瘀所生也,既非冲和所产,性必有毒”。而霉菌毒素又是霉菌之产物,故为阴毒之阴毒,可谓阴毒之最。大凡阴毒者无不耗损阳刚之正气,阻碍脾阳水湿之运化,发生吐利是最常见症状。所以治疗阴毒之症必须培扶正气、补肝益肾、兼清虚入之瘟热,辅以健脾利湿排毒。而含中药提取物的针剂基本可满足上述要求,所以收到较好效果。 由于在胎儿时期就受到霉菌毒素的危害,所以新生猪发病应视为久病,决不可视为初病,这一点极为重要。久病是慢性进行消耗性病程,必然卫气营血,五脏六腑多有受累与虚损,只有用大方剂中药才能面面俱到,稳妥周全,而含中药提取物的针剂恰是有如此作用的一种方药。西药却很难做到。 (1)在此次高死亡率哺乳仔猪腹泻事件中人们比以往更冷静,不再相信以某一种病概全的观点。但是人们仍然感到十分迷茫,因为按细菌性腹泻或病毒性腹泻防治均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这里依旧突显出在猪病诊断中思维僵化的老问题,忘却了疫病是病原体、宿主、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生态与进化的动态过程这一经典的概念。在具体的诊断中只看到病原,看不到宿主与环境在疾病发生上的作用,如此必然以低视界的方式去诊断病情。如果用系统进化论观点去省视本次病情,就不会只关注分离的病原,一定会重视宿主与环境在发病学上的作用,权衡病原、宿主、环境三者在发病机理上的关联性,找出主要矛盾,从而化解。正是遵循这一法则,对哺乳仔猪腹泻分别诊断为肠型伪狂犬病、肠型猪瘟、非伪狂犬病非猪瘟的肝源性腹泻,对这3种腹泻拟订不同防治方案,从而收到应有的效果。祖国医学一直蕴涵着系统进化论的观点,《黄帝内经·五过篇》就明确指出:“凡来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并且对诊疗出现的特殊情况要“比类哿匾从容知之”。充分体现了发病与宿主、环境密切的关系以及绝不以一概全的理念。 (2)诊疗中思维的僵化还体现在不能用系统控制论去防治疾病。当今最流行的防治猪病的思维方式就是只知道用抗菌药与抗病毒措施处理疾病,用疫苗防病,一旦无效则束手无策。显然,这是一种固化的单因子方式处置疾病的思维。当系统比较简单时,这种方法是可以奏效的。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例如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用青霉素、链霉素防治多种细菌性疾病,但是现今猪这一系统日趋复杂化,常致病原就由5大病原增加到10多种病原,猪品种由原来抗逆性相对好的土种换成了抗逆性较差的外源品种,饲料由原来粗放的多元饲料换成了精细的品种单一的配合饲料,猪际关系由原来的散养变成不同程度的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所有这一切使得当今的猪病在许多时候被众多的致病因子,包括宿主、环境等因子而绝非单一的病原微生物因子综合支配,同一症状被不同的病因支配,或者被人们不熟悉或未认知的病原微生物之外的病因支配,如果仍然用固化的单因子方法处理疾病自然难以收效。近期的哺乳仔猪腹泻中相当部分病例发生的肝源性腹泻就是最好的证明。环境因子(霉菌毒素)作用于母体,母体传递给胎儿,新生仔猪成为肝源性腹泻的病猪,这不仅显示了宿主自身在发病学中的地位,而且突显非传染性疾病在疫病发生中的重要地位。突破固化的单因子处理方式,从系统控制论角度选用扶正祛邪、调理阴阳、养肝疏肝、温肾补脾、利湿排毒的中药就显得比单一西药的抗生素、干扰素等有巨大的优势。 (3)高死亡率的哺乳仔猪腹泻再一次召示“底色病”在当前猪病发生上的重大意义。“底色病”问世近两年来得到业内越来越多人士的认可,大凡遵循这一发现,认真做好“底色病”预防的猪场,猪群健康,生产平稳上升;此次发生哺乳仔猪腹泻的猪场均未预防好“底色病”,许多猪场自认为用了上乘的饲料原料,又加了霉菌毒素处理剂,就可以对“底色病”高枕无忧了,殊不知我国找不到没有霉菌污染的玉米(麸皮、油糠等也极易霉变),也没有一种霉菌毒素处理剂可以彻底吸附降解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未被处理掉的霉菌毒素必然会被吸收进入猪体,日积月累对猪体形成慢性进行性的复合性霉菌毒素中毒症,损伤多种实质脏器,引发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抑制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甚至造成免疫反应的原材料匮乏,从而诱发多种疫病流行。如果猪场不能用没有霉变的饲料替代现有饲料,那么就必须在饲料中添加保肝护肾、扶正祛邪的中药。这应该是预防“底色病’锈发各种疫病发生的最好措施。 哺乳仔猪肝源性腹泻的出现,丰富了“底色病”的内涵。笔者相信随着系统的发展,会有更多“底色病”的新表现形式出现,正确认识它们就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减少养猪业的损失。 笔者临诊的高死亡率哺乳仔猪腹泻病案与社会上发生的同类病案在防治效果上出现巨大反差这一事实,再一次对认识疾病必须具备正确的诊断思维或方法论提出告诫。人们只有从每次临诊中以哲学的高度总结自身实践才能符合客观实际,才能提高诊疗水平。 作者简介:芦惟本(曾用名卢惟本),1942年生,1966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兽医专业(五年制)。于1968年创建了湖北省最大的兽医院,门诊、住院的马牛每日达一二十,许多县市与部队都慕名送马牛就诊,影响甚大;1980年欧共体兽医代表团慕名前往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在其不断努力下,兽医院得以不断完善,设有室内室外诊疗室、手术室、中西药房、常规检验室、生化检验室、血清学检验室、病理检验室、细菌检验室,配有x射线检查仪、眼底检查仪等设备。 1990年至1994年任广三保养猪公司、英伟预混剂公司顾问。此后,一直工作在养猪第一线,工作重心与研究方向转向猪病与猪场管理;倡导福利养猪,极力推进中国养猪业的数字化建设。 1987年被评为高级兽医师,1990年出版《家畜症状鉴别诊断》一书(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30万字),2007年出版《中国福利养猪》一书(与他人合著)。2009年出版《跟芦老师学看猪病》,受到业界一致欢迎与好评。在国内一级期刊发表以“霉菌毒素是中国猪群健康的第一杀手”、“论底色病”、“论猪群保健计划”为代表的论文近九十篇。 该贴已经同步到 007畜牧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