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 卢德勋教授 1、日粮配合技术创新方向:营养预测技术;平衡理论;整合系统;优化饲养 2、日粮学六大原理:整体取性原理;全方位论效原理;动态转化原理;兼性原理;营养平衡原理;组学原理(系统营养既考虑传统营养基础,又要满足动态优化,体现能动性,时效性) 3、系统营养的基本特征:系统集成和动态优化(日粮营养是动态的) 4、运用物理的形态颠覆以前化学形态的配方合成,由静态理解转为动态理解。 计成教授 1、全球高度重视谷物霉菌毒素污染的影响 2、07年中国黄曲霉素检出率为100% 3、联合国粮农组织通过各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和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这预示着饲料霉菌毒素防大于治) 4、将来的发展方向是通过生物技术及基因工程的手段(生物霉降解是当今主导,大大的节省了饲料的浪费和损失,提高利用率,利用生物菌群的方式,以菌治菌,大大的减少了药物的添加和浪费,做出实证让场上学习的同学更清晰的了解到计成教授研究方向以及研究成果,切实有效的转化成为产品,让大家受益。)
郑旭阳老师 1、NRC2012升级了能量和蛋白质营养需求标准(不论哪一版标准,这两个营养元素以及氨基酸是最基础的) 2、NSNG2010更偏重营养和饲养管理,动物和饲料生产关联,NRC2012更偏重基础实验方法的综述和数据汇总。 3、对于猪的营养和要求做了详细的解读,强调可消化磷的应用(让在场的配方师以后做配方更具体化,更实际化) 4、净能体系的完善,解读了不同原料中的净能。运用净能体系作出更好的奶牛饲料配方。
熊剑胜教授 1、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作用要关注肠道不吸收功能(预示抗生素的使用必须要经得起肠道考验) 2、抗生素的使用要注意三大原理:精准用药;合理配伍;剂型选择(准根究底,要学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使用) 3、抗生素的未来 -较长时间存在(预示短期内抗生素不会被取代) 4、抗生素的使用还要结合良好的管理和营养。
权志中讲师 1、荷兰猪场进入猪场必须洗澡。 2、实时营养是建立在系统养殖虾的系统营养。 3、营养的两个方面:你给它的 它要的(体现猪的主体地位) 4、提供易吸收营养(最主要是肠道) 5、率先在中国提出预消化预处理的概念,实际的去实践,得出有效的结论 6、预消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切做到可消化吸收的都是好的选择) 7、利用高温,酶解的方式方法提高植物蛋白的消化率,降低植物蛋白的有害物质
曾振灵教授 1、 延缓耐药性产生的方法:轮换用药;穿梭用药 2、能用一种药物就不要用两种药物 3、要注意联合用药的作用
刘俊奇讲师 1、应用是评估结果的升华(每种产品都要经过应用的考验) 2、控制乳仔猪腹泻关键的思路还是要从肠道消化出发,最本质的是肠道渗透压的变化 3、无机硫酸根总含量为877克,是乳猪料发涩,易形成软便的一个重要原因。(看来肠道研究未来方向是分子方面) 4、微营养分子的稳定化学结构和功能性物理性状-(未来要关注微营养) 5、问题的发生并不是一个方向可以解决的,不断的改善饲养管理,饲养环境,饲料配方等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日 美国专家丹尼尔罗森纳 1、PRDC(猪呼吸道疾病)包括支原体,猪流感病毒(SIV)和PRRS(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生长/育肥猪的主要挑战。 2、金霉素依然是生长/育肥猪最常见的饲料给药途径的抗生素。 3、金霉素可以不同的剂量使用,但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用法,无论是生长猪还是母猪,都使用每kg体重给药22mg。 4、金霉素不是万能的。 5、金霉素作为预防性使用,效果好于治疗性使用。(注重效果,不要注重数量) 6、美国在抗生素上的运用并不是禁止,合理利用抗生素才是关键。
黄显会教授 1、经口混饲给药,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无论是药物,还是食物也好,重点是胃肠道) 2、药物不能何种剂型、任何给药方式,药物必须溶解于体液后才能吸收。(胃液,肠液也是液体) 3、小肠渗透性和溶解度被认为是决定药物口服吸收的两个重要性质。(微观地说就是离子渗透性) 4、药物还要考虑掩味要求(这是考虑适口性) 5、颗粒剂型是高档的预混剂 6、胶囊的目的:胃肠道定位释放,缓释
徐明研究员 1、NDF每提高1%,采食量可提高0.2kg/d 2、奶牛日粮要特别注意粪便指标 3、日粮检测包括营养结构和平衡检测 4、TMR中加水要考虑挑食和采食量 5、饲喂包括营养平衡,营养管理和添加剂,缺一不可 6、做好粗饲料是提高奶牛产量的关键因素。 7、系统营养学是从养殖到管理到饲料的系统分析 8、用大量的数据说明问题,解决现场问题
感谢各位讲师的精彩分享,期待大家补充点评,谢谢!
课件下载:传送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