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8月10日,广东省卫生厅通报确诊一例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该病例有明确的鸡、鸭接触史;11日,从河北到北京就医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因感染加重、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夏季高温下,H7N9禽流感病例的相继出现令人担忧。“为应对H7N9禽流感病毒,本市管理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形成了新的制度,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这些应对措施还存在不足。”民建上海市委调研部门的有关人员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首先是对H7N9禽流感病毒从禽传人到人传人的变异速度估计不足;其次是对病毒的耐温性变异估计不足,气温超过25℃疫情出现缓解到气温超过40℃而出现新的病例,说明原先的认识存在不足。要提高现有和计划建设屠宰点的防疫标准和等级,现有活禽交易要由季节性禁止向常态化严格限制转变。 上海活禽交易点增至62个 多了?少了? 今年4月,出现禽流感疫情的上海全面扑杀活禽、关闭活禽市场;疫情缓解后,本市自6月下旬起开始有条件恢复活禽交易市场。记者在市商务委官方网站查询看到,截至本月13日,本市活禽交易点已从最初的5个增至62个,主要集中在浦东、闵行、松江等10个区,中心城区相对较少。另据了解,目前一批中心城区的菜市场都在根据标准加紧改造,新的交易点将陆续出现。 “上海在活禽交易点准入上有严格的把关,目前仍然按原计划推进活禽交易点。”市商务委有关人士表示。按照《上海市活禽交易管理办法》,活禽零售交易点必须设置在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零售市场,零售交易点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销售区要与宰杀区隔离,宰杀区面积应大于15平方米。且定点活禽零售交易点与零售市场其他经营区域隔断,有独立的出入口,从防御、防控角度满足物理全封闭。除每年的年初一到次年4月底进行季节性休市外,要求活禽交易点每周休市一天,做好清扫、消毒工作,并作为制度规范化。 “2个月内,尽管活禽交易点已从5家增加到62家,但仍不断有市民打电话来要求加快活禽交易点设置。”有关人士介绍说,有条件放开活禽交易是考虑到上海市民的饮食习惯和实际需求,从长期发展来看,更倾向于工厂化、规模化生产与屠宰,希望能引导市民改变传统吃“活杀鸡”的习惯,食用更加卫生安全的冷鲜鸡、冷冻鸡。 冷鲜鸡取而代之“活杀鸡” 可行?不行? 今年5月底,早在活禽定点交易开放之前,上海开始将冷鲜鸡全面推向市场。冷鲜鸡是指对检疫屠宰后的鸡胴体预冷杀菌,使胴体温度在1小时内降为0℃至4℃,然后进行保鲜处理和包装,并在后续的加工、流通和零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0℃至4℃范围内的新鲜鸡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