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发生,重挫的是全行业。 走过2012年的寒冬,中国国内肉制品龙头企业之一中国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01068.HK)近期公布其下属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2013年首季度业绩,,合并净利润300万元人民币,较去年集团同期亏损4.98亿元,实现了转亏为盈,这一局面让绷了一整年的老总们稍稍松了口气。 他们一致认为,这一切得益于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而这信任恰是企业坚持不懈地致力于食品安全,经过时间和市场的检验,最终赢得。 “食品加‘什么’等于信赖?我们认为,道德是基础,责任是主线。”雨润食品生鲜品管部总经理谢耀宗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为第三届食品健康七星奖,本报记者再次采访雨润食品。经过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所带来的行业震荡,雨润食品更加坚定地认识到食品安全关乎企业的命脉,应当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每一步,而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是企业践行食品安全最有力的武器。 二十年发展基于责任 “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这句话是雨润集团创始人祝义材在雨润创立之初所言。二十年来,被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航向标。 “作为生产商和供应商,责任大过天,雨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都和责任息息相关。”谢耀宗向本报记者介绍了企业自创业至今二十多年的发展之路。 上世纪90年代,雨润靠经营熟食起家,刚开始并没有自己的屠宰场和养殖场,后期又拓展到生鲜肉领域。那时候,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企业对理化微生物的指标检测非常严格。 但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公司领导人意识到,企业单单作为产业链上的一个点,食品安全很难控制,必须从产业链上实现突破。 “我们对生猪的屠宰要求非常高,首先要对猪进行严格的二十一道检验检疫流程,至今雨润在检测方面所占用的人力资源能够占到整个工厂的十分之一;包括生猪肉的清洗、冷却都有相应的要求。”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在整个农业工业化水平低、散养为主、市场无序的民间,这些要求根本无法实现。 “举例说,猪的劈半这项程序,一定是要在制冷的环境下,在雨润的屠宰场是由机器人来操作。而民间的很多‘小刀手’就是在常温下用锯来完成,劈半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就会加速细菌的滋生和肉的腐败。”谢耀宗告诉本报记者,食品安全最大的难题,就是溯源,因此必须把产业链往前做,才能加大企业对每一个环节的掌控。 随之,雨润创建了自己的屠宰场。“后来发现,禽业也不安全,就开始建立宰鸡场;后来发展到自有养殖,养猪养鸡,成立养殖事业部;做了一段时间,发现饲料自己不能控制,就开设了饲料运营部。”谢耀宗细数雨润在食品溯源过程中所走的每一步。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