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继续停留在“1时代”。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0月全国CPI同比上涨1.7%,创下33个月以来新低。另外,10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8%。分析师表示,CPI涨幅持续低位,通胀压力减小,年内央行再度降息、降准的可能性小。 CPI 猪肉“风光不再”CPI难现大幅上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全国CPI无论同比还是环比,涨幅都呈回落态势,其中同比上涨1.7%,环比下降0.1%。值得关注的是,食品类消费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5.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6个百分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10月CPI低于市场预期,主要是因为猪肉价格大幅下降。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10月以来,由于天气良好,各地蔬菜供应充分,蔬菜价格持续回落,猪肉价格也下降,外加节日因素逐渐淡化,翘尾因素影响逐步减弱,导致本月CPI数据继续保持低位。 PPI 全国下跌2.8% 实体经济仍未回升 除CPI低于预期外,PPI指数也同步走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PPI同比下降2.8%,较上月回升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 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韧表示,全国PPI同比下降2.8%,说明实体经济仍未回升,去产能约束下周期性行业的景气恢复仍需要较长时间和过程。 影响 CPI低位徘徊震荡年内无降准降息 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表示,10月CPI回落的原因主要是食品价格大幅下降,未来CPI既不具备下行趋势,也不具备上行趋势,主要呈现低位震荡徘徊。“预计11月CPI将保持在2.1%,12月CPI将保持在2%,明年全年CPI将保持在2.5%左右。” 盛宏清表示,年内央行将继续采用逆回购的方式调节市场的流动性,不会采取降息或降准方式释放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