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获得“全国奶业百强县”称号后,新疆呼图壁县又提出冲刺 “全国奶业30强”的目标。 前不久,记者在呼图壁县采访时了解到,去年,呼图壁县制定了以打造全国三十强奶业基地县为目标的发展规划,计划通过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饲养模式,提高奶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力争到2012年使全县的合作奶牛饲养量达到7万头,奶产量达到20万吨。 吴佩东的“托牛所”就是借着这股东风在今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按照他的规划,今后,寄养的牛将达到千余头。 吴佩东是二十里店镇的农民。在他的“托牛所”里,几十头奶牛或吃草或悠闲地甩着尾巴,栅栏外高高地堆着棉籽壳。吴佩东进进出出地忙碌着,他的“托牛所”里一共寄养了400多头牛,近期预约寄养的牛还有近百头。 呼图壁县养牛的历史始于上世纪80年代,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传统农业遇到市场压力,呼图壁县决定以发展畜牧业尤其以乳业为核心。 从2010年开始,呼图壁县加大扶持奶业及畜牧业发展,县里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引导农户参与标准化养殖小区和挤奶厅、托牛所建设。目前,全县规范化奶牛养殖小区达到30个,依托奶牛养殖小区,全县还建起了13座集中挤奶厅,今后3至5年集中挤奶厅将增加到30个以上,实现农牧区全覆盖,同时,各乡镇还组建了16个奶业合作社、4个托牛所,最大的托牛所奶牛数量达到200多头。 为确保优质奶源,县里给每头奶牛补助1000元,对养牛50头以上的大户进行财政贴息,还统一购买了价位高的优质冻精育种奶牛,建养殖小区,统一配置饲料,扶持规模化饲养。 呼图壁县委书记曾春雷说,随着奶业的发展,呼图壁已经创出了自己响当当的品牌,落户当地的“维维”、“西域春”等乳品走南闯北,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据悉,这些企业辐射带动了一大批奶牛养殖户参与发展奶牛业,全县奶牛数量快速攀升,2002年底为8000头,2010年仅荷斯坦奶牛存栏数就达到4.75万头,年产鲜奶16.8万吨。全县农牧民来自奶业的纯收入达到1200元,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农牧民中都出现了养牛致富能手。 本文来源:天山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