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饲料营养:饲料营养直接与仔猪断奶后生理紊乱有关,仔猪的早期补料有助于消化道的逐步适应、促进消化酶、消化液的分泌,并且饲喂开食料的小猪能较好的保持肠壁的完整性,但早期补料并不总能促进改革胰脏发育及消化酶合成,窝与窝间及个体间存在差异。 仔猪开食料中蛋白质水平增加,断奶后腹泻发生率提高,这可能由于高蛋白水平导致腐败性腹泻及影响消化酶活力。因此阶段仔猪的大肠发酵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不能很好的利用非消化蛋白质和非淀粉多糖,日粮蛋白质水平和植物性蛋白质用量过大与仔猪腐败性腹泻和大肠杆菌失调及氨的形成有关,此外日粮高的蛋白质水平亦会由于植物蛋白的过敏反应而引起仔猪拉稀。饲料消化障碍引起的毒副作用:仔猪饲料消化障碍有两个方面:一是蛋白质消化障碍,未被分解、吸收的氨基酸进入肠道后,被大肠杆菌等分解,产生尸胺、组胺等有毒物质,刺激肠壁,引起腹泻。二是较高水平的碳水化合物饲料影响蛋白质的利用、吸收,仔猪消化酶不足且活力低,难以消化较高水平的碳水化合物饲料,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而消化不良。 配制仔猪日粮不仅要考虑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还要考虑蛋白源的种类,避免使用过高的蛋白水平,适宜的非淀粉多糖含量亦很重要,此外配制日粮是还应考虑尽可能防止仔猪拉稀,增强其免疫力。 四、饲养管理:1、温度、断奶仔猪的适宜环境温度为20---30日龄为22℃--25℃,30-40日龄为21℃--22℃,41-60日龄为21℃,60-90日龄为20℃。为保持上述温度冬季应注意防风保温,夏季要防暑降温,可采取喷雾、淋浴通风等方法。2、湿度、仔猪舍湿度过大可增加寒冷和炎热对猪的不良影响,潮湿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可引发仔猪多种疾病,断奶仔猪舍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75%.3、清洁卫生:猪舍内外要经常清扫,定期消毒,杀灭病菌,防止传染病,控制通风换气量,保持空气清新减少有害气体对猪的毒害作用。4、喂料、对哺乳仔猪进行早期强制性补料和断奶前减少母乳,使仔猪进行饲料的过渡和饲喂方法的过渡。仔猪断奶后3-5天进行限饲,平均日采食量160克,5天后自由采食。5、饮水、最好安装自动饮水器,保证供给清洁饮水,若饮水不足不仅会影响仔猪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因饮污水造成拉痢等病。6、适当免疫、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和驱虫,应考虑疫苗的有效期和效价疫苗保存良好与否等。 五、应激,仔猪的断奶应激主要有营养应激、环境应激、心理应激等。1、营养应激主要表现为由液体饲料变为固体饲料使仔猪开始接触大量的抗原,营养成分发生变化,同时失去了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的源,因此常使仔猪发生消化道疾病。2、环境应激主要是母猪的离开、环境温度的变化及转群和群等原因引起的环境变化。3、心理应激、母子分开及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恐惧。 断奶应激可降低仔猪的体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能力,不仅影响淋巴细胞的数量也影响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能力,即淋巴细胞的质量断奶应激会严重影响仔猪免疫机能的正常发育。28日龄前断奶的仔猪其免疫机能的正常发育会严重阻滞,28---35日龄断奶仔猪断奶后的免疫能力也会严重受抑但要轻一些。 六、抗原抗体反应:无论是细菌性腹泻还是饲料蛋白过敏性腹泻,都是由于细菌抗原和饲料蛋白抗原在消化道发生抗原抗体反映的结果。 细菌抗原主要是指细菌的菌毛,有关的细菌菌毛有两种即F4和F18,均具有抗原性,细菌通过菌毛与肠道受体相结合而吸附到肠壁上,这种抗原可诱导肠粘膜发生抗原过敏反应,导致肠组织发生损害,发生腹泻。 饲料蛋白抗原目前主要集中在大豆蛋白,对断奶仔猪来说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是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大豆蛋白抗原性过敏反应导致小肠绒毛萎缩,隐窝细胞增生,隐窝加宽,血液中抗大豆IgG升高,十二指肠粘膜嗜酸性细胞密度增加,水分及营养物质吸收不良,腹泻率增加,生产性能下降。 饲料蛋白的抗原同其它抗原一样进入消化道后刺激消化道粘膜发生过敏反应。抗原作用于免疫系统的效应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不同过敏反应类型,导致不同的病理学变化,食物过敏及其它肠道感染的共同表现是绒毛萎缩及隐窝细胞增生,表面上似乎是由于迟发型过敏反应所致,有试验表明,绒毛结构受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所影响和控制。 防治措施 对病原性的除加强管理外还要进行一定的药物防治。治疗原则是抗菌消炎、止痢。应用抗菌素,如硫酸新霉素+东莨菪碱混合口服,效果极好,另外,可用庆大霉素,氟哌酸,诺氟沙星等等,同时使用收敛药物,如:鞣酸蛋白,对严重下痢者还应辅以阿托品。治疗的关键是补水工作,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口服补液盐(KCl 1.5克、NaHCO3 2.5克、NaCl3.5克、 加水到1000ml)让其自饮,不能自饮者,要灌服,当然,腹腔补液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对极度衰竭的危害病猪,要进行静脉输液,在输液中加入抗菌素,VC(10%,1-2ml),加入碳酸氢钠(3%-5%),加入强心药和激素药(地塞米松2ml)等。 仔猪生理:减少应激增强仔猪免疫力,进行早期补饲,以促进胃肠道的生长发育,添加酸化剂、抗生素、益生素等对仔猪生理特点加以补充。 饲料营养:避免饲料原料过于单纯、高粗蛋白质和植物性饲料原料加入过多。选用优质原料,配制平衡合理的日粮提高饲料可消化性和可利用率,选用优质蛋白质原料并增加日粮中纤维和乳糖,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同时可以促进乳酸菌的增殖,同时由于消化功能不足,饲料中加入酶制剂、酸化剂、寡糖、益生素等非营养性添加剂及特定的抗生素对预防仔猪下痢,促进仔猪生长具有明显的效果。 饲养管理方面:根据仔猪生理特点加强护理:提高栏舍温度,早期补料,锻炼胃肠功能,减少饲料过敏腹泻。仔猪7-10日龄开始补料,30日龄后进入旺食期。断奶后一周对仔猪进行限饲。仔猪饲料内添加酸化剂、抑制体内病原菌,促进消化酶发生作用,如添加2%的柠檬酸,可提高日增重和饲料效益,减少腹泻。供给仔猪断奶清洁饮水,防止仔猪口渴喝脏水而下痢。仔猪断奶前后做好饲料过渡并在饲料内适当添加抗生素、增强抗病力,及时清除粪尿、保持栏圈干燥卫生。三是搞好防疫工作,针对猪群疫病状况,有选择开展工作。在饲料内添加抗菌素,以预防大肠杆菌、球虫等病原引起的腹泻;进行疫苗免疫,如母猪临产前40天和15天,分别肌注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和初乳中的抗体。仔猪按免疫程序接种病毒性腹泻疫苗,病毒性腹泻疫苗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等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