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养猪 猪病防治 猪病预防 查看内容

当前猪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新对策

简介
摘要: 当前猪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新对策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发病率30%~80%,死亡率5%~3 0%以上,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长育肥期,特别是在13~15周龄和18~20周龄。 ...
  三、症状和病变

  病猪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无食欲,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呼吸困难,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急性发病的猪体温升高,可发生突然死亡。大部分猪由急性变为慢性或在保育舍形成地方性流行,病猪生长缓慢或停滞,消瘦,死亡率、僵猪比例升高。哺乳仔猪以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为主,死亡率较高;生长肥育猪经常发生“13~15周龄墙”和“18~20周龄墙”,生长育成猪表现为发热、随之出现咳嗽、采食量下降、呼吸负担加重或呼吸困难。

  所有病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6~10周龄的保育猪剖检可见弥漫性间质性肺炎以及淋巴结的广泛肿大,肺出血、硬变(不能萎缩的橡皮肺橡)和花斑样病变(斑驳状到褐色),个别肺有化脓灶,病猪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有些病猪有广泛性多发性浆膜炎(胸腔、腹腔很多纤维蛋白渗出,并造成粘连),有些肺部病变与猪支原体肺炎相类似,除肺部出现病变外,小部分病猪可见肝肿大出血、淋巴结、肾、膀胱、喉头有出血点,部分猪出现末端紫色。1~3周发病的哺乳仔猪剖检可见心、肝、肺有出血性病变

  四、 防控的新对策

  猪呼吸障碍综合征的致病因素十分复杂,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时应综合考虑。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的关键是自繁自养,加强饲养管理,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严格消毒制度。引种时要遵照严格的检疫程序,从非疫区引入。只有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才能减少损失,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PRDC是许多病因混合或协同感染和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控制混合感染比控制单一病原更困难,一种疾病的控制可影响其他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重点应放在容易控制的病原上。对PRDC的控制应采取综合措施,即改善饲养管理、免疫接种、药物防治等,其中管理因素对该病的控制起重要作用。

  1、正确诊断病因,确认猪场猪呼吸道综合征的种类和发生规律

  在呼吸道综合征众多而复杂的情况下,正确的诊断是预防和控制此类疾病的首要任务,查明病因是对病施治的前提。必须根据疫病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病原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病因判断。这样才能找出疫病发生规律、疫病的种类、分清主次,提出针对性强的防控措施。常见的问题是实验室病原检测与现场疫情调查脱节,单纯根据病原检测结果常会误断病因。PRDC是混合感染而发生的,仅细菌方面就可分离出若干种,如哈兽研等单位,曾对猪呼吸道病的细菌性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从肺脏和鼻腔分离到7种细菌,重要的是对所分离到的细菌没能做出它确切致病性的鉴别,所以对PRDC混合感染的病原体哪种菌为主,哪种菌为次,难以认定,同时还有许多种病毒的参与,要分清主次更是难上加难。

  2、全方位推进生物安全体系

  众所周知,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是传染性疾病形成的三个要素。生物安全就是一种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包括全部良好饲养方式和管理在内的预防疾病发生的良好的生产体系。生物安全体系是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预防病原微生物进入猪群,抑制或降低和消除猪场污染的病原微生物所形成的危害。建立起防制猪呼吸道综合征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使猪只生长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做好养猪生产全过程的饲养管理,全方位推进生物安全措施,预防猪呼吸道综合征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3、降低或避免猪群的应激因素发生

  要保证猪只健康生长,猪群整体有好的健康水平,猪群必须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卫生;猪舍、用具及环境定期消毒;做好猪舍的通风、换气、降低氨气的浓度,以保证和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按照不同日龄猪只的要求,减少猪群的饲养密度,供给营养全价、均衡的饲料,以保证猪只生长发育的需要,使猪只有较强的抗病能力;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降温。实行养猪生产各个阶段的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从而减少或避免猪群间母猪与子代间的呼吸道疾病感染机会。减少不同日龄的猪只混群饲养。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以减少应激因素。

  4、做好预防免疫接种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根据呼吸道综合征的流行种类和流行特征、猪只的日龄、母源抗体水平而定,并根据监测的结果随时调整免疫程序。对猪场现行的免疫程序进行分析,按照疾病的危害程度排列出本猪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然后确定疫苗种类、剂型及免疫剂量、次数和时间等,对猪场危害不严重或不必要的或现有疫苗防疫效果不好的疫病可以考虑不免疫或少免疫。

  5、建立科学、合理的药物预防、治疗方案

  针对目前呼吸道综合症发生的种类和流行特点,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预防用药方案是十分必要的。选用一定的抗菌素和剂量的组合,在母猪产仔前后、哺乳仔猪、仔培猪、育肥猪4个阶段,以及转群时使用,以预防猪群外源性和内源性细菌继发感染。

  药物防治:切断疾病传播环节,在以下四个阶段用药:

  (1)执行“后备母猪管理程序”,净化其体内病原体。(利用“后备母猪群管理程序”指导后备母猪的换代:后备母猪是猪场的未来,应该依照后备母猪的引进、隔离等程序及时接种疫苗、药物驱虫和催情工作,最终使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达到标准).

  (2)哺乳料中添加药物,切断从母猪到仔猪的垂直传播和寄养造成的产房内水平传播。

  (3)在断奶仔猪母源抗体降低时,切断不同来源的断奶仔猪混群饲养发生的水平传播。

  (4)在13~15周龄及18~22周龄,切断生长育成猪疾病的发生。

  当PRDC暴发时:

  (1)饲料添加高于正常剂量30%的敏感药物。

  (2)也可通过饮水给药。

  (3)病猪注射抗生素3~5天。

  (4)对症治疗,如怀孕和哺乳母猪发病,应及时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并添加抗生素、解热药物。

  策略性用药:如怀孕母猪料、哺乳母猪料、断奶仔猪料定期添加敏感药物。

  间隔用药:如呼吸道病较严重,应以一定的间隔短期治疗量用药。

  常用的药物有支原净、利高霉素、氟甲砜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土霉素、四环素、盐酸多西环素、金霉素、氟哌酸、头孢噻夫纳、阿莫西林、碘胺、恩诺沙星等药物,各猪场可根据本场情况,选用单一或联合用药,制定本场的预防保健用药计划和治疗计划。

  6、做好猪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净化

  呼吸道综合征是对所有养猪场威胁很大的传染病,使用优质高效的疫苗、采用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疫苗免疫效果的监测、对猪群隐性携带强毒的检测和淘汰,以及做好消毒工作等应是防控猪呼吸道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本文内容由 回空 提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123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qq663288810 2011-3-13 19:26
谢谢,学习了,建议加精
引用 回空 2011-3-18 22:15
回复 muanxiong 的帖子

多谢关注
引用 csf159357 2011-3-19 14:20
很全面 收藏了

查看全部评论(4)

最新文章

精彩专题

论坛推荐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9 05:3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