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地恩生物集团成立于2001年,历经八年的发展,全力致力于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主营业务涵盖了农牧业、纺织业、造纸业、食品业、生物能源、环保等多种产业,产品已经遍及全国各地和世界多个国家与地区。投资1.5亿人民币建成的潍坊康地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酶制剂行业规模较大,品种较齐全的专业化生物发酵生产基地。现已成为拥有八家分公司的集团公司,产品服务由畜牧拓宽至纺织、食品等多个领域,企业员工从起初的三十几人壮大至现在的六百多人,康地恩在九年的风雨磨练中迅速成长。 说起康地恩生物的快速发展,不得不提到企业的管理团队以及康地恩的企业定位与目标、企业文化和人才战略。 康地恩的定位、目标与人才观 2006年,康地恩生物集团提出了企业的定位——专业化生物发酵企业,树立了成为“中国生物产业技术领先型企业”的目标,并于2007年初提出了“融入行业,团队打造,结构优化,精益管理”的企业经营战略。 在公司负责人看来,要带领公司在生物发酵领域做大做强,实现企业“成为中国生物产业技术领先型企业”的宏伟远景,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生产力,人才是企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因此,康地恩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团队。 但是,与许多其他企业一样,康地恩公司在人才问题上也曾遇到过种种困惑。 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难题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例如,怎样吸引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进入企业;怎样在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降低成本;如何留住需要的人才,使他们与企业长期共荣、协调发展;如何解决生产一线技术工人匮乏、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康地恩在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同样面临这些问题。 为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企业通常有多种方法选择。其一,外聘。可是外聘较难找到合适的人才,即使找到了,工作上手也快,但用人成本高,而且他们往往不容易完全融入企业,对企业的忠诚度相对较低。其二,“大浪淘沙”,即大量外聘毕业生,通过工作实践优胜劣汰。该方法简单、易操作,节约用人成本,但培训耗时、成本高,同时也是对被淘汰的年轻学生的不负责任。 面对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困惑,陈刚总裁与他的团队一直在实践中不停的思考与探索,寻求导致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企业:人才成长的家园 要解决上述种种问题,造就一支优秀的团队,企业必须从多方面给予这支团队生存和成长的环境。 康地恩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本着“善、干、学、和”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极力营造开放、包容、正向、舍得的文化氛围;注重扁平化的管理风格与人性化的领导风格,淡化官本位,强调上对下的服务,强化领导团队的执行力和服务力。 在康地恩公司,自上而下地倡导这样一些理念:重视每一个岗位,尊重每一位员工;营造一种“开放、包容、正向、舍得”的文化氛围;将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的个人成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找到自己奋斗的方向,帮助员工与企业共成长;让员工从多方面感受到来自企业领导层的关爱,在企业内找到归属感、安全感、成就感。 务实创新,追求卓越 "点滴做起,追求完善;务实创新,追求卓越"。是康地恩生物的企业精神,在康地恩不断前行的道路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并形成习惯;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到更好,追求最好;反对形式主义,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创新;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实现卓越。 201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潍坊康地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碱性果胶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列入国家微生物制造高技术产业化专项; 2010年3月,高密市康地恩生物酶研究所"通过潍坊市科技局考察批准成立; 2010年5月,康地恩生物集团生物工程研究院正式组建; 我们统观2010年康地恩的发展,不难发现康地恩生物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生命的,这也跟康地恩公司核心价值观:"能力提升是真本事,价值创造是硬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为用户,为公司,为自己;提倡和鼓励技术创新,确立产品和服务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尊崇能力,把能力提升和创新能力视为最大的能力。价值创造是能力的业绩体现,也是评价能力的唯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