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营养缺乏。维生素及其它营养物质对猪的免疫力有显著影响。影响养分缺乏,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D、B、E和多种微量元素及全价蛋白时能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免疫反应明显受到抑制。 1.10猪群体况不良。 当猪处于疾病的潜伏期,或存在严重的寄生虫感染时,接种疫苗后必然导致猪群发病。有时有些接种对象由于健康状况、品种或处于某种病理生理状态,接种疫苗后,常可导致免疫副反应发生。 1.11饲养管理不当。消毒卫生制度不健全。栏舍及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在用疫苗期间猪群已受到病毒或细菌的感染,这些都会影响疫苗的效果,导致免疫失败。饲喂霉变的饲料或垫料发霉,霉菌毒素能使胸腺淋巴萎缩,毒害巨噬细胞而使其不能吞噬病原微生物,从而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 2.应对策略 2.1 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疫苗。选择国家定点生产厂家生产的优质疫苗,到经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经营生物制品的定点经销店购买疫苗。购买疫苗时,应认真检查核对疫苗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名称、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物理性状、储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对一些无批号、无生产日期、有效期已过、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物理性状异常、标签模糊不清以及来源不明的非正规疫苗,绝对不可购买。免疫接种前对使用的疫苗逐瓶检查,注意瓶子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瓶内是否真空和是否在有效期内,有一项不合格的疫苗就不能使用。 2.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本地区或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猪场的病史、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疫苗的种类、性质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规模化养猪场要做好抗体监测,以抗体水平的高低为依据,确定科学免疫程序。 2.3 采用正确的免疫操作方法。接种疫苗时,注射器、针头应事先经高温灭菌处理,生猪的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注射部位要准。皮下免疫,保证针头刺入表皮和真皮之间。肌肉免疫,保证注射部位不是脂肪。接种的疫苗要做到现配现用,疫苗稀释后应存放于阴凉处,并在两小时内用完。严格按照规定剂量,依照不同性别、年龄、类别、体重进行接种,准确把握好接种剂量,杜绝超量或剂量不足。 2.4 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全面贯彻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防疫人员预防操作技能,严格防疫操作规程 2.5 加强饲养管理。在免疫前后24小时内应尽量减少应激,不改变饲料品质,不安排转群、减少噪音。控制好温度、湿度、饲养密度、保持通风,勤换垫料,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在免疫的前后两天最好不使用消毒药、抗生素、驱虫药、抗病毒药。 2.6 做好消毒工作。定期对产房、保育舍、生长育肥猪舍熏蒸、火焰喷雾消毒和所有用具彻底清洗消毒,经常性带猪消毒。特别要加强对接待室、生活区的消毒工作,确保猪群体况良好。(摘自:河南赛华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