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生猪按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生猪传染病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系统分析了影响生猪免疫效果的因素,阐述了应对措施,以期为养猪场、户有效进行生猪免疫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猪;免疫;因素;措施 在生猪免疫工作中,经常遇到接种了某种疫苗后,仍发生该传染病。因此,如何加强疫苗的生产、运输、保管、使用等环节上的管理,不断提高疫苗的效价、免疫质量及采取相应的对策已成为当前防疫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生产实践和调查分析,现就影响生猪免疫效果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探讨如下。 1.影响因素 1.1 疫苗质量问题。 疫苗不是正规生物制品厂生产,质量不合格或已过期失效。疫苗因运输、保存不当或疫苗在接种前受日光的直接照射或取出时间过长、稀释后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或者由于突然停电造成冰箱温度有所变化等,均会影响疫苗的效价甚至失败。 1.2 疫苗间干扰作用。 随意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疫苗同时接种,机体就可能对其中一种抗原的免疫应答显著降低,从而影响这些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如口蹄疫疫苗与乙型脑炎病疫苗等。 1.3疫苗稀释不当。疫苗的稀释剂选用不当,或使用未经消毒或受到污染的稀释剂;饮水免疫的,饮水器未消毒、清洗,或饮水器中含消毒药;有时随疫苗提供的稀释剂存在质量问题;注射器、针头未经清洗高压蒸馏消毒,或注射操作时使用消毒药等都会造成免疫不理想或免疫失败。 1.4疫苗接种方法不当。猪的免疫接种方法有:饮水、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等。未按规定途径接种疫苗,而是想当然,图方便,肌肉注射免疫时,出现“飞针”,疫苗根本没有注射进去或注入的疫苗从针孔流出,造成疫苗注射不足并污染环境;有的接种部位不正确,如应该肌肉注射的疫苗进行皮下注射。 1.5器械消毒不严。有的防疫员责任心不强,不按规定进行严格消毒,未能做到一畜一针头,一针一棉球,有的一栏一针头,甚至一个针头打到底或根本不消毒,极有可能诱发疫病或导致死亡,还会造成整瓶疫苗受污染或机械带毒接种,使防疫注射变成带毒传播,注射后引起疫病流行。 1.6应激因素。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在环境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拥挤、饲料突然改变、运输、转群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下,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显著损伤T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也有抑制作用。所以,猪群处于应激反应敏感期时接种疫苗,就会减弱猪的免疫能力。 1.7免疫程序不合理。猪场未根据当地猪病流行规律和本场实际,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的时机不当,对免疫的效果影响较大。 1.8 滥用药物。许多药物,如痢特灵、氯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抗病毒化学药物等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有的猪场为防病而在免疫接种期间使用抗菌药物或药物性饲料添加剂,从而导致机体免疫细胞的减少,以致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