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自主创新之路,在技术和产品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江苏牧羊集团总裁范天铭说。 创新,成就强大与IT、汽车等行业相比,农用机械制造业往往被贴上“技术含量低”的标签。而事实上,我国行业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以饲料机械领域为例,在行业整体水平上,除厂房以外,在设备条件、加工精度、工装水平等方面,与国外第一阵营品牌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比如,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饲料加工机械,生产率都不是很高,如国产膨化机最大产量为3-5t/h,与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单机设备自动化及成套设备自动控制程序等差距则更大。 在此环境下,作为国内行业的龙头,牧羊集团从成立之初,便在技术研发上投注了大量精力。 从1996年牧羊正式组建集团起,牧羊先后与无锡粮科院、武汉粮科院、江南大学、中国农大等单位建立和升级了合作关系,不断做强主打业务。 2002年,牧羊在“国退民进”完成之后,更是加大了自主研发力度,在饲料机械的前端和后端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数十项重大技术创新,完全改变了技术依赖和模仿国外的历史。 牧羊集团首先在产品上“主动创新”,成立专门的“创新办公室”,负责收集员工的创新思想和“异想天开”的金点子,采纳并取得经济效益,则给予相应奖励。事实证明,这一方法效果明显,仅在半年的时间内,“创新办”就开出数额不菲的奖励基金。 此外,牧羊人还投入巨资研发新品,每年都拿出2000多万元用于新产品的研发投入。目前,牧羊集团拥有产品体系800多种产品,专利技术400多项,申请国外专利5件。其中“混合王”双层高效混合机获得中国饲料科技重大进步与应用奖,“超越”微粉碎机等三个产品通过省级科技鉴定,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另一方面,牧羊集团要求产品设计紧贴市场需求。 以前在牧羊产品研发部门,谁设计的图纸越多,就能得到更多回报,研发人员与市场绝缘,产品无法顺应时代需求。发现问题后,集团立即采取“赶”研发人员到客户门上方法,及时听取客户意见,并对产品进行针对性的改良和创造,牧羊产品因此更受市场欢迎。 比如最新问世的SZLH720 250,就是市场需求的产物。 当前,颗粒状饲料生产厂家日趋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大产量畜禽料制粒线的需求增长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