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禾丰在快速扩展中,怎么进行资源配置? 金:实际在我看来,最直接的资源配置,就是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配置。在这点上,我们力争做到协调发展。我努力做到,要让我的人才有足够的机会,我也努力做到,要让所有的机会都有合适的人去干,当然你不能做到每一个时点都恰好匹配。刚才我送走的这批人,就是我们公司的年轻管理者。他们现在计划在一个县做农产品加工的业务,需要投资两个多亿,刚才他们向我汇报,该县领导通过这些年对我们的考察,知道我们公司长期谨慎经营,信用极佳而且还在酝酿上市,现在不是钱还没来吗?决定对于我们额外支持,前期投资由县里先垫付,按我们的图纸建好屠宰场和饲料厂,按你的要求给你上加工设备,我们上市的时候,再把钱还给他们,如果万一上市没成,我们付同期的银行利息,五年之内还清欠款就行了。我们的政府从这点来说,确实比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都好。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早期对企业的支持、干预也很大,现在则变得游离于经济活动之外,效率十分低下。所以我的荷兰合作伙伴,每次来中国都很有感慨,说荷兰政府应该学习中国政府,中国政府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你发财我发展。中国民营企业真应该珍惜今天这种全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支持企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现在全中国一心一意搞经济,聚精会神求发展,我觉得我们赶上了一个特别好的社会发展的机遇。禾丰既应该量入为出、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同时也应该大胆超越,抓住机会。 记:怎么控制好经营活动中的各种风险,并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金:我觉得这问题其实是,如何既能抓住机会,又能控制风险。全世界企业家基本的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风险喜好,爱冒险;第二必须喜欢创新,不愿意走重复路。如果不爱冒险,就不是企业家,如果不会控制风险,就更不是企业家。我刚才也讲了,中国现在机遇这么好,是冒险家的乐园,跃马扬鞭正当时。有人说禾丰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公司,银行就这么看。银行要不觉得禾丰保守,就不会给你这么多信用额度。可是也有人说禾丰是一个非常疯狂的公司,同行就这么看。禾丰在东北发展小有成就,销售额只有两个亿的时候,就到北京、上海进行全国性扩张发展。北京禾丰的工厂原先是一台湾人的,经营失败,后来收归给三元集团,经营得也不成功。这个工厂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即使不生产一个月基础电费就有四万元,一年就得额外交费50万元,北京那么多饲料厂,没人接这个饲料厂,我就来谈了,别人谈不成功,可我半小时就成功了。三元集团的领导问我,你想怎么合作?我说怎么合作都行。你们愿意多投资,那我就少投资,你们要是少投资,我就多投资。但是多别超过70%,少别少于30%。你要投70%,我做配角,做好销售,做好技术;你要投30%,我做主角,承担风险,多出力气。三元作为国有大企业集团非常谨慎,我这样一讲,三元集团的领导感到我非常坦率,他们就说我们得开个小会,商量商量。一会儿他们就回来了,对我说你不预设条件,让我们自由选择,我们反倒为难了……相信小伙子能干好,我们少投点,你多投点,由你们全面管理我们按股分红。我们用七年时间,把投资七倍地赚回来了。三元禾丰总共投资多少?700万。原来我是要1000万来启动的,首批400万,第二批300万,第三批300万,可到第二批300万我就开始盈利了,因此就不用再投入了。 这就是禾丰,非常积极主动地扩张,但不冒进。在不冒进的时候才有机会冒进,越控制风险越可以多冒风险。你看我们在海外的投资,投资在北朝鲜,投资在尼泊尔,怎么能到这些地方投资呢?恰恰这些地方才有暴利,我在这些地方没有对手啊。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不敢去,中国人不愿意去,我们去了几乎占垄断地位,有时候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有机会的地方,最光明的蜡烛下面,往往就是最黑暗的。一个优秀的商人,为了尽快接触成功,应该在有限的年华里边,充分地迎接风险,驾驭风险,挑战困难,渴望成功,不怕失败——我想这就是企业家。 记:加工或养殖这一块,你有没有想法? 金:我去年写的总结报告,开头第一句话就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产业化经营的复杂性导致很多企业失败,但产业化又是我们大型饲料企业必须面对,几乎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选择,今天不主动去跨越,明天也要被动去接受。我想了太多时间,给我带来太多痛苦了。2009年12月,最后一个月,我最终决定开干,檄文甫发,落子如飞,10天内就投资了5个企业,现在已经投资了7个。我觉得必然要做,尤其是肉鸡,毫无疑问,肯定要做,不做不行。 记:对禾丰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最乐观与最保守的判断分别是什么? 金:禾丰有一个十年的规划,2003年制定。到2013年,要达到600万吨的销售量,300亿元的销售额,有10个亿的纯利润。乐观的话就是比它再好20%,悲观就是比它差20%。 记:2003年禾丰的销量是多少吨? 金:23万吨。2009年已经接近200万吨。 记:从2003年的23万吨,经过十年打拼,要达到600万吨,有没有人跟你说这个目标不切实际? 金:实际上当年我说2013年要达到600万吨,甚至1000万吨时,没有一个人认为是现实的。怎么可能?但是你要计算,23万吨到1000万吨,每年保持39%的增长率十年后就能达到1000万吨,35%就可以达到600万吨。我是经过算出来的,并非信口雌黄。连续增长的力量是强大的。有时候我们夸大了一年能做的事情,却低估了十年能做的事情,你要是十年连续增长,那是非常厉害的事情。我当时说以后做39%的增长率有些难,所以前几年要翻倍,我们要是最初几年做到了快速增长,以后的增长率就可以低一些。到现在为止,我们只要保持20%的增长率就能达到目标。 三、禾丰与人为善,赢得尊重 记:许多企业在分配财富的时候出现问题,这种状况并未在禾丰出现。在团队的建设与维护上,你有什么心得? 金:我们7个人辞职创建禾丰的时候,当然有这种报效国家,打破外资企业垄断的正面积极理思,但也不可否认,也有获取个人成功,创造个人财富的现实追求。禾丰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广告,两只鸟围着一棵大树,转来转去,广告语就是:绕树三匝,此枝可依,加盟禾丰,共襄盛举。把它翻译得直白一些,我一无所有,可是你们跟我一起干,这个市场上无数的财富和机会,我们一起去获得、分享。两年以后,我就按当时的约定,分毫不差,给大伙分了股份。禾丰5周年的时候我跟大家讲,我们越能与别人分享,就得到越多。所以我们7位创始人决定每个人拿出25%的股份,送给那些跟我一起干的人。如果我们不跟这些优秀的、跟我们创业的人分享,他们将离开公司,成为我们的对手,或者加入我们对手的公司。十年之后,这25名股东又拿出股份,以象征性的价格卖给另外24名优秀的管理者,于是禾丰就有了49名股东。加上一个老外,投资人,变成了50个股东。 记:禾丰的股权这么分散,会否对经营决策产生不利的影响? 金:禾丰的股份配置上,第一批股东较高,第二批中等,第三批较低。实际上,有时候不是能力水平有这么大的差距。在那个年代,和我一起冒险的就那些人,他们愿意追随我,也有创业的能力,后来就幸运地成为我们的创始股东,他们付出最多,获得的多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与后来的股东以及非股东骨干管理者进行财富比较,就显得不那么公平合理,这个现实有时我也不愿意面对,但又无能为力。我承认加入禾丰时期不同,际遇不同,所承担的风险不同,但是如果可能的话,我也希望努力淡化股份资本的色彩,多强化一下现实创造力的色彩。禾丰一直在努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按资分配,也按劳分配,也按贡献分配。在这样的过程中,禾丰力争变成一个比较民主的、充分讨论的公司,又没有因为有这么多股东,而失去决策的灵活性和效益。 记:在禾丰内部,有没有形成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矩? 金:禾丰有一个管理者的五项原则:第一叫严于自律的原则;第二叫诚实守信的原则;第三叫公私分明的原则;第四叫与人为善的原则;第五叫成果共享的原则。你要是被提升了,哪怕只是一个生产班长,都要马上接受大概两个小时的管理者五项原则的培训。 越有竞争力的公司,有时候也是越被大家瞩目的公司,被人家看成是最大敌人和对手的公司。为了平衡公司这么多的敌对因素,我觉得一个越好的公司,应该是一个越善良,越有自我修养的公司。禾丰这么多年,几乎一场官司都没有打过,经营过程中个别客户有意或无意地用车,用实物虚高作价来抵顶货款,无论顶来什么东西,在禾丰这里就结束了。别人跟我们打官司,我们都比较退让,有些纠纷明显就是我们有道理,遇上完全不讲道理的人,要求这个要求那个,我们往往都主动让步。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你可以在各种媒体上测试一下,禾丰几乎没有恶评。 记:谈谈你对企业软实力的理解? 金:我想这个软实力是什么呢?就是被人喜欢、被人认可的程度。我觉得禾丰在这几方面都是比较被人认可的。第一是有企业责任,第二是讲信用,第三是与人为善。 记:能否具体说说看? 金:1998年洪水的时候,禾丰只有一台旧的桑塔纳,决定捐15万元人民币,打算援建一所希望小学。我们亲自开车送到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大兴县五桥村,晚上拿着15万元,危险哪,就住在银行的警卫室里。第二天,县委副书记过来,听说我们捐钱很高兴了。他说希望小学得以法人代表命名,就叫金卫东希望小学吧。我说那不行,后来达成协议,叫禾丰希望小学,还刻了一个石碑:禾丰希望小学——希望之光。从那开始,我们已经建了6所希望小学和中学,我们在全国20多个大学里设有助学金,在十多个大学里设立奖学金。 记:为扩大规模,禾丰与很多企业进行合资或合作。我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好像这些关系,禾丰都处理得比较好,其中的奥妙在哪里? 金:我们常常和私人企业合资,许多人会说,你和私人企业合资,他们会讲信用吗?我们所有与私人企业合资的企业都发展得非常好;我们也和国营企业合资,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北京三元集团,他们的饲料企业与禾丰合资,我们合作得也非常好;我们在北朝鲜投资,很多人说北朝鲜是一个独裁的、排外的国家,在那里投资,钱能拿回来吗?我们与北朝鲜合资建了朝鲜银丰饲料厂,合作得非常开心;我们在尼泊尔也有企业,尼泊尔是全世界唯一的印度教王国,在一个宗教风气极盛的国度能合作好吗?我们也合作得非常好,我们在尼泊尔的第一个工厂已经满足不了需求,正在建第二个工厂;我们与荷兰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最大的饲料企业——De Heus公司合作。De Heus家族四代传承,有100年的历史,跟资本家合作能合作好吗?我们仍然合作得非常好。为什么都能合作好?我觉得不管什么政治制度,不管什么宗教信仰,或者价值取向,你都得讲信用。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没有额外的贪欲,我就有发言权。我们不是那么强大的公司,就要跟人合作,但是我们跟谁合作的时候,就很强大,因为守信用的人就强大。 记:关于禾丰的与人为善,能不能给我们举个例子,让我们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金:在大大小小的公司里,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在大企业面前我们不小,在小企业面前我们不狂。某家公司到东北调查,给东北那些饲料企业发调查问卷,谁是你的最大对手?大家都没有写禾丰。经理就纳闷,禾丰不是你们的对手?他们就说,禾丰不是我们的对手,而是我们的榜样,其他企业我们互为对手。我听后特别高兴。我们每天在市场直接跟他们竞争,但是我特别尊重同行企业,遵守竞争的规则。 我们公司不大的时候,组织过一次行业聚会,联合采购。有人当场就闹得会议很不愉快。他说你们禾丰有什么资格挑这个头?我出差回来刚好赶上了,就进会场说,我允许你挑战我们的资格,但是我不允许你挑衅我们的善意。为什么我们没有资格挑头?就是因为你们企业是外资企业吗?就是因为你们规模大吗?你们一开始就这么大吗?大都是从小变大,既然从小能变大,从大就能变小。小企业自强不息就能变大,大企业固步自封就能变小。我邀请你们来,为行业谋福利,你们觉得我们不够格。你们够格怎么没有主动组织?由于够格的没有善意,就得把不够格的推到责任的风口浪尖上,你们应该感到惭愧。这就是我的风格。有时候很犀利,我觉得大家七八十岁都会死掉,有限的生命要活得既光芒四射,又与人为善,这种风格已经深刻地烙印在我们公司里。 四、广东同行应向东南亚国家扩张 记:关于未来饲料业的发展,你有怎样的预判与思考? 金:它将会面临国际化、多元化、产业一体化、公众化的发展,大企业变得越来越大,小企业没法竞争。大企业应该做大、做强,小企业要做精。慢慢地没有那么多人做饲料了,每个做饲料的(企业)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记:在经营层面上,对广东乃至华南饲料业同行,你有什么建议? 金:广东作为中国饲料最早崛起的地方,有那么多的人才,有那么多的经验,有那么多的民间资本,有那么多地方政府财力的支持,广东饲料业必然有更大的发展。现在来看,广东省饲料行业在应该快速扩大的时候,有点保守,你看广东到外省办饲料企业的还是比较少,错过了最好的机会。但是错过了太阳,不要错过月亮,错过了月亮,不要再错过群星。东南亚国家,跟你们都是接壤,像老挝、柬埔寨、越南、缅甸等,不要怕政策不好,在哪里商人都能生存,商人不就是险中取胜的人吗?你们到那里,表面上是到外国去,实际上比到东北还近得多,应该扩张。广东有这么好的基础,更应该有扩张意识,行业协会也应该多组织大家走出去。一个优秀的企业,总是能够跨国经营、跨区域经营。还有就是食品安全,经济发达的地区,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在这方面,广东应该成为全国的榜样。 记:广东饲料业要改变这种现状,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 金:海大发展那么迅速,是因为知识素养整体来说非常高。原来顺德那些老一辈的企业家,是不是开始有些停滞,发展慢下来了?实际上,广东过去干什么都挣钱。所以广东人形成了崇拜金钱,淡化科技,淡化人才的观念,更愿意花钱买技术、买人才。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你发展快了,就会变慢,慢了就会再变快。我认为,知识的力量在广东应该更加强化。 作者:庄捷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