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说不错。其实湖北作为千湖之省,具有饲养水禽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条件,全省有水面积700多万亩,100公里以上、径流每秒5立方米以上的河流26条,水资源丰富。此外,农副产品资源丰富,能为发展水禽业提供富足的饲料资源。 守着这么好的资源,肉鸭养殖却并未跟上,这又是为什么呢。汉口精武副总余琳介绍,养鸭涉及到环境问题,鸭子离不开水,农户养多了,如果管理没有跟上,可能会影响当地水源;其次,鸭产品市场价格时有波动,而农户对养鸭利润期望值太高。 荆州小胡鸭总经理胡秀容认为,我省肉鸭养殖大多以农户散养模式,但农户对鸭子的疾病防控能力较弱,也使农户养殖肉鸭的积极性不高。 这些人士进一步分析,目前我省水禽饲养方式落后,多以农户分散养殖为主。我省种鸭场规模小、设施落后,水禽品种混杂,品种质量参差不齐,供种不稳定;而肉鸭主要采用大棚养殖方式进行饲养,养殖设备设施落后,饲养环境脏乱差,饲养密度大,饲料转化效率低。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全省水禽业的产业化发展。 鸭产业链 种鸭、鸭苗孵化——春江禽业、湖北鸿翔等——肉鸭养殖湖北保康绿源等——屠宰加工湖北奥信畜禽实业公司等——深加工、销售周黑鸭、汉口精武等。 目前我省鸭产业在深加工、销售环节发展强大,但上游的肉鸭养殖环节相对薄弱。 政府企业共养“亿只鸭” 十二五将实现产销自给自足 “我省肉鸭加工、销售都不存在问题,所以,发展我省肉鸭养殖产业,前景广阔”,这一观点得到我省各大肉鸭养殖企业负责人的赞同。 省政府、武汉市政府也十分重视鸭产业,2008年具体制定了肉鸭产业发展规划:要在三至五年的时间内,使我省肉鸭产销量达到2亿只(简称亿只鸭工程),使肉鸭产业成为我省畜牧业的又一支柱产业。 春江水暖鸭先知,我省肉鸭养殖企业“跟上”加工企业的步伐,就在眼前。 鸭产业链日渐完整 去年底,武汉农业集团携手四川新希望集团、山东六和集团共同投资6000万元,组建武汉六和食品有限公司,与集团所属的春江禽业公司、华中春牧禽苗孵化公司、新农泰饲料公司、艾立美科技公司等形成完整产业链。武汉六和达到满负荷生产后,可年屠宰肉鸭2000万只,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为1400个养殖户增收4000万元以上,带动整个水禽产业链发展。 据介绍,武汉农业集团正在武汉市郊推广“六提供一回收”模式:由集团提供鸭苗、饲料和技术服务等,农户按照合同要求进行饲养,成鸭达标后回收,保证农户每只肉鸭的毛利润在2元左右。鸭苗一般养殖40余天即可上市,按照每年5000至10000只的养殖规模,养殖户可实现毛利润6万至12万元。 湖北孝昌鸿翔负责人介绍,该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为农户提供“五统一”服务:统一提供鸭苗给农户,统一供给饲料,统一提供技术服务和兽药,统一防疫,统一回收毛鸭。同时公司与农户签订养殖合同,统一按保护价回收。 “十二五”将自给自足 眼下,我省畜牧部门已制订出“十二五”水禽发展目标:到2015年,肉鸭出栏量1亿只;肉鸭粗加工20万吨,精细加工15万吨,加工产值80亿元。 省畜牧兽医局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扶持,建议增加扶持资金1000万元,在水禽主产区的40个县市,每县市发展5到10万只以上的蛋鸭小区。围绕1-2个大型水禽加工企业,在武汉市周边县市,建立50个年出笼肉鸭50万只以上的肉鸭养殖场,其中武汉市建设40个。 值得注意的是,要以武汉市“1+8”城市圈为主的汉口精武、武汉飘飘、武汉周黑鸭、仙桃德昌、孝昌鸿翔、大冶永远等肉鸭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以武汉市“1+8”城市圈为主的亿只肉鸭产业基地。提高优质、适合深加工的小体型肉鸭生产比例,提高新建大体型肉种鸭场的门槛,以达到调整肉鸭产业结构的目的。 春江禽业公司总经理王先猛认为,如果我省水禽产业链崛起,本地鸭成本将持续降低,在与山东鸭的竞争中不占劣势。尤其是采购本地肉鸭,也可以节省不少物流采购成本。他预计,未来1至2年,精武鸭脖等本地加工企业有望全部用上本地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