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畜牧人对猪的生长研究的加深,逐渐明白断奶前后小猪的饲喂的重要性,也让教槽料在养猪行业可谓出尽风头,饲料厂为创利润把它作为技术攻坚、销售重点,养殖户为少花钱办成大事把选教槽料作为重点,献身养猪行业的畜牧人为实现自身价值把制造出最优秀的教槽料、找到教槽最佳办法作为重点。作为呆在猪场的饲料厂员工,这里谈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首先,教槽这一行动对于乳猪来说是一场革命!这中间包含四个改变: 一, 教槽料从天降异物到食物的改变。对于以奶为食的小猪而言,从天而降的料槽是从没见过的,很新奇,里面还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异物! 二, 采食地点由奶头到料槽的改变。说到填饱肚子,那肯定和奶头挂钩,关料槽啥事?就像说道吃饭,中国人想到的就是筷子,而西方人操在手上的就是刀叉。 三, 采食方式由吮吸到咀嚼的改变。关于采食方式,生下来就知道,是吮,是吸,咀?嚼?牙痒了才那么做!看到新奇东西才用嘴,换言之,如果手脚好使唤,一定不会用嘴,也正是其手脚不好使唤才给教槽行为带来利好情况。 四, 食物形态由液态到固态的改变。吃液态料方便、营养、吸收好还是生来就有的(先入为主),换成固态的要慢慢从观念上变。 其次,对于养殖户,饲养成本中需要拨出多少来用在教槽料和教槽上呢?用什么料好?怎么教好呢? 先说料,粗略看来,有价位一般的,有价位档次稍高的。这不单单是价格和质量的差异,最重要的差异体现在使用方法和使用需要达到的效果上。这就说到教槽的时机了,前者的目的在于教,让小猪认识料,教槽是目的;后者呢?教槽之外,还强调补母奶不足之需,还要强调断奶前采食量,还要强调增加断奶重,缩小同窝小猪断奶体重差距之类等等,故而教槽时机也不同,前者需要把料槽放到小猪常经过的地方,需要在吃奶前让小猪接触到料,有时还需要强制灌料,忙得不亦乐乎而收效甚微;后者不同,教槽很轻松,需要注意的只是料不要被污染、少喂勤添即可。 再次,对于现在流行的粉料和颗粒料的特点的对比: 有观点说粉料糊嘴、加大患呼吸道病的危险,其实有一点片面,首先如果饲养管理上去了,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第二,糊嘴这和饲料原料以及饲料配方关系最大,该关心的是浪费问题! 实验过程发现颗粒料教槽困难、硬、难以下咽等困难,这是个问题,但是可以化开调成糊糊状涂抹两三天即可,该关心的还是浪费问题。 再说教槽料浪费问题,一点在于料槽设计不合理,小猪把料给弄撒了;二则在于饲养人员功夫不够,没有及时解决乱拉问题,或者说成是保证教槽料整洁问题; 第四,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浪费问题:①合适的料槽; ②认真负责的饲养人员; 腹泻问题:①温度适宜; ②适当通风,无氨味,空气清新; ③圈舍干净卫生; 把疾病造成的腹泻除开,不过做到这些疾病都要靠边闪; 附:后生愚见,欢迎批评,谢谢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