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各阶段设备的选择和参数的确定 (1) 工序生产能力的选择 1原料仓的仓容:根据原料来源情况而定,一般取15-30天的生产用量。 2副原料库的仓容一般为原料仓的一倍左右,但对于不同性质的原料不同,比如:易变质的鱼粉一般为30天,微量元素一般为15-20天,对于贮存于液罐中的液态原料一般不超过20天,随着季节的更替也应注意,冬季可适量增长,夏季要适当缩短。 3成品库容量以7-10天为宜。 4成品包装工序的生产能力,在粉料、颗粒料成品各半时,宜以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的1.5倍。 5原料接收设备生产能力宜为车间生产能力的2-3倍,因原料只在白天接收,还考虑两班或三班生产时,供料不能中断。 (2) 各工序生产能力的计算 1 原料及成品运输车辆数Z:=(台)。 式中:Q——饲料厂的生产能力(t/h) T1——饲料厂每班生产时间(h/班) n——饲料厂每天生产班次(班/日) G——每辆车的载货量(t/台) T2——运输往返一次所需时间(h) T3——车辆每天工作时间(h/日) 在此设计中取:Q=5(t/h) T1=8(h/班) n=2(班/日) G=3(t/台) T2=4h T3=8(h/日) 带入式中可得Z=14(台) 2原料到主车间的供应能力Q供:=(t/h) Q——饲料厂的生产能力(t/h) T1——饲料厂每班生产时间(h/班) n——饲料厂每天生产班次(班/日) P——配方中粒料或粉料的最大比例(%) T2——输送设备每班实际工作时间(h/班) 在此设计中取:Q=5(t/h) T1=8(h/班) n=2(班/日) T2=5(h/班) p=0.5 带入式中可得Q供 =5(t/h) 3粉碎工序的生产能力Q粉=(t/h) Q——车间的每小时生产能力 P——配方中需要粉碎物料的最大比例(%) k——粉碎机的工作系数(k=0.8-0.9) 在此设计中取Q=5(t/h) K=0.8 P=0.9 带入式中可得Q粉 =5.63(t/h) 4混合工序的生产能力 目前常用的卧式螺带分批混合机,其混合室应有的容积为V混= G——混合机每批容量(t/批) r——配合饲料容重(取r=0.5t/m3) a——混合室的充满系数(一般a为0.6-0.8) 在此设计中取G =1 t/批 r =0.5t/m3 a =0.97 带入式中可得V混 =2.857 m3 5压粒工序的生产能力Q压=(t/h) Q——饲料厂的生产能力(t/h) P——颗粒饲料占产品总量的比例(%) n——压粒机的工作效率(一般取0.7-0.8) 在此设计中取Q=5(t/h) P=0.5 n =0.8 带入式中可得Q压 =3.44(t/h) 6袋装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人工袋装料能力Q=(kg·h /人) G——每包成品重量(一般 50kg/包) T套——每次套袋时间(12-24s/包) 在此设计中取G=50(kg/包) T=15s 带入式中可得Q套 =12000(kg·h /人) (3) 设备的选择原则 1,设备生产能力应适应工艺要求,其性能要满足配方的需要,单位产品电耗少,噪声粉尘不超过国家标准,工作可靠,使用维修方便,经久耐用,价格合适 2采用适用,成熟,经济,标准化的技术先进的设备 3设备主要规格参数应符合国家标准GB321-80优先数系要求,清理,打包,数搜偶那个可借用粮食行业中的适用的定型设备。 4设备选择的主要依据是生产能力,匹配功率,和结构参数,另外也考虑安装,使用,维修等方面的要求,可用最小费用法和盈亏平衡分析法对所选的设备方案进行选优,以主设备为主 更多饲料方面的资讯,请关注:http://www.xumuren.com/fe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