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场是一个饲养系统,冬季饲养管理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饲养系统中诸多要素(品种、营养、环境设施、保健......)的综合考量。 一、饲养品种:猪场饲养品种是核心要素,不同的猪只品种(杂交组合)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其他要素的配合。我们都知道土种猪相对于三元猪以至于配套系有更好的适应性。在猪只过冬的问题上我们要关注的是,品种(杂交组合)中外来血统占得比例越高需要更好的营养、环境设施、保健方案的配套,避免出现“好马配坏鞍”的现象。 二、猪只营养及饲喂: 1、在保证饲料蛋白水平的前提下,相应提高能量水平。避免猪只低温状态下分解蛋白质提供能量从而增加氨气等有害气体产生。 2、提高饲料消化率,选用高消化蛋白原,或选用能够提高猪只肠道消化能力的饲料(如益加生物的《预混料—益生素》营养组合,市售益生素由于缺乏饲料与益生素的配合性研究,受饲料中所用药物的制约,使用效果往往不稳定),减少粪便中残留蛋白质分解产生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增加呼吸道病的发生几率。 3、增加猪只的饲料投喂量,低温使猪只的维持需要增加,对饲料的需求量增加,因此要增加限制饲喂猪只的投料量,最好在晚上加喂一餐。 4、使用地下水饮用的,每天可多抽几次水,利用地下水的温度尽量让猪只不要喝到冰冷的水。 三、环境设施: 1、在低温来临之前检查猪舍门窗,卷帘是否完整。用塑料薄膜做临时保温的应提前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可使用双层塑料薄膜或加草垫,注意草垫应该放置在塑料薄膜内侧,这样可以防止舍内潮湿空气在塑料薄膜上凝结成水滴再次滴到猪只身上造成冷应激。 2、处理好通风和保温的关系,对猪来说,适宜的环境温度固然非常重要,但光有合适的温度是远远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良好的空气环境更重要,当我们在给猪保温的时候往往不知不觉的把猪生长的空气环境破坏了。如密封措施减少了新鲜空气的流入、燃烧消耗了猪舍内的氧气、增加密度增加了废气的排出、减少空间减少了新型空气的总量,所有这些对猪来说都是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就管理的角度看,保温和通风是一对矛盾,不管是保温也好还是通风也好对猪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猪场的管理的一切措施都应该紧紧围绕猪的生理健康来着想来进行,在管理上如何处理好这对矛盾成为猪场成功与否的关键。所谓“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3、尽量避免使用水冲除粪,防止增加舍内湿度。增加每天的清粪次数,减少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产生。 4、适当增加密度:除了在产房,其他阶段的猪都可以用此办法;保育猪密度0.35㎡,中猪0.65—0.7㎡,大猪0.85-0.9㎡。 四、保健措施:冬季由于气温骤变多、猪只体质较差。应加强猪只的保健工作,多关注天气变化,在气温骤变时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除了适当使用药物预防外,多补充维生素等可增强猪只免疫力的添加剂,提高猪体抵抗力。 总之猪只冬季低温饲养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性方案,可靠的方案来源于对自身猪场的全面了解,结合猪场的实际情况,从猪场整体出发对饲料营养、环境设施、保健措施的进行综合性改善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内容由 李航舟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