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成都地区饲料企业的走访,我们总结了饲料企业现阶段参与套期保值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1. 企业高层不愿改变传统经营模式;2. 大部分风险可以通过下游转移;3. 对期货的认识粗浅,认为风险很大;4. 对套保操作的可行性持怀疑态度。 我们认为,饲料企业若要参与套保,首先需要企业高层对套期保值的充分认可,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需掌握套期保值基础知识,并找出企业经营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再通过套保团队的专业操作,才能有效利用期货市场实现规避风险的目的。 在2010年大商所比赛期间,我公司比赛团队组织了一次成都周边饲料企业的调研活动。在近期农产品大涨的背景下,部分企业开始关注期货行情,并与我们进行了沟通,从中我们总结了一些企业参与套保存在的问题,作为后期开发企业客户的参考。 1. 企业高层不愿改变传统经营模式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习惯于传统的经营模式。在饲料公司内部,从采购到财务再到领导,对新生事物的排斥力度大多有增无减。成都新津某大型饲料企业采购总监直言不讳的讲到:“从领导层面来看,我们采购部门控制原料成本是分内之事,如果参与套期保值,锁定了成本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行情较好的时候,我们因为套保没有赚到更多的利润,或是通过套保产生了亏损,在给领导汇报的时候,是很难交代的事情。”在谈话中,我们听出了采购部门的一丝无奈,即使采购部门有心想要尝试,但企业高层保守的经验理念,短期之内是很难改变的,只有决策者充分认识到期货套保的好处之后,一个饲料企业的套期保值项目才有可能步入实质性的探索阶段。 2. 大部分风险可以通过下游转移 从饲料企业采购经营模式来看,由于玉米、豆粕等原料储存期限一般在半年左右,饲料企业传统的采购并不按周期,而是根据行情采购,并积压部分库存。一旦采购完成,企业对饲料价格的定价就变得更为主动,原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大多可以通过饲料价格的调整转移给终端消费者,因此,饲料企业并不是非常担心成本提高的问题。因此,由于风险的可转移性,饲料企业对套期保值的积极性大大降低,甚至认为参与期货套保是画蛇添足之举。 3. 对期货的认识粗浅,认为风险很大 如果单从饲料企业对期货的认识来看,也是非常不足,甚至是盲目的。通过对成都双流及新津部分饲料企业的走访来看,大部分企业对期货依然停留在认为风险大,是赌博的粗浅认识上。即使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关注期货行情,或个人尝试参与期货交易,但大部分仍旧缺乏正确的期货投资理念,把期货当成了一个敛财致富的市场,而对期货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认识不深。由于认识不足,大部分个人投资不够理想,因此加大了企业对期货风险的恐惧,更不愿意介入期货市场。 4. 对套保操作的可行性持较大的怀疑态度 在调研中,少数企业也表现出对套保的兴趣,但是,在进一步接触中,企业对套保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流程不知所措,整个项目因此搁浅。 套期保值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按传统运作模式来看,如果企业没有进行较为深入地调研,不建立自己的套保部门,即使企业明白了套保的好处,也会因为操作的复杂程度望而却步。这提醒我们期货公司需要建立专业的套保团队,为企业设计方案,制定策略,而不是寄希望于企业建立专门的套保部门,只有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当然,这对期货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专业实力及人才储备等,随着期货产业化进程的加速,期货公司将由经纪业务逐步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这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次挑战,也是一次历史性机遇。 小 结: 总而言之,川内饲料行业对期货的认识正处于启蒙阶段。虽个别企业可能已经尝试过期货投资,但总体来看,行业与期货的关联度还远远不够。作为期货公司,我们应该与企业更积极地沟通,让企业逐步认可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保功能,建立正确的风控理念,最终学会利用套期保值等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培育套保客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市场的发展,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我们的帮助下,逐步介入期货市场,利用套期保值达到规避价格风险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