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73|回复: 1

斑鳢的养殖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4 23: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斑鳢的养殖技术
一、分类地位及分布
鳢科鱼类在我国只有3种:乌鳢、斑鳢、月鳢。斑鳢(Channa maculata)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鳢科(Channidae),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如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
二、经济价值
斑鳢俗称生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斑鳢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骨刺少,具有滋补、收肌、活血、去瘀等功效,特别对外科手术病人,食用后能加速伤口愈合,所以广大市民把它作为一种补品。广州驰名的生鱼葛菜汤就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生肌之功效,轶冬作为进补之珍品。其商品价值高,同时也是外贸出口的重要鱼类,养殖规模和经济效益都较高。
三、生态习性
1.生活习性
斑鳢属底栖鱼类,栖息于水草茂盛的江、河、湖、池塘、沟渠、小溪中。斑鳢常潜伏在浅水水草多的水底,仅摇动其胸鳍以维持其身体平衡。斑鳢性喜阴暗,昼伏夜出,主要在夜间出来活动觅食。斑鳢对水质,温度和其他外界的适应性特别强,能在许多其他鱼类不能活动,不能生活的环境中生活。斑鳢能借助辅助呼吸器官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在极低溶氧的水体中也能生存,只要体表和鳃部保持一定的湿润,即使没有水体,也能较长时间地生活,或脱水数小时运输都不会死亡。
斑鳢的跳跃能力很强,成鱼能跃出水面1.5m,几厘米的鱼种也能跃出水面子30~40cm。所以在下雨天或流水刺激下,会跃出水面或逆流上溯而逃跑,也可在湿润的草地上靠摆动身体前进,寻找新的生活水源。所以在斑鳢的养殖过程中一定要作好防逃工作。
2食性
斑鳢是一种典型的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鱼、虾、蝌蚪、水生昆虫及其它水生动物为食。其食物组成随体长的改变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而改变。一般体长在30mm以下的幼苗,其食物主要以桡足类、枝角类、摇蚊幼虫为食。体长在30~80mm的苗种,则以水生昆虫为主,也捕食一些小鱼、小虾。体长在80mm以上时,则主要以鱼、虾类为摄食对象。当体重达到500g以上时,能吞食相当于其重1/3或体长1/2的其它鱼类。人工喂养时,则主要投喂冰冻海水下杂鱼、蚯蚓、蚌肉等。经过人工驯养后,也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斑鳢性凶猛,贪食,且当食物不足,或规格不整齐,个体大小相差较大时,会相互残食。因此,养殖斑鳢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放养规格的整齐一致,尤其是种苗培育阶段,要根据规格大小进行分级养殖。同时尽可能投喂足够的人工食物,满足其摄食生长需要。
3生长
斑鳢的生长速度较快。最大个体体重达5kg以上。在水温20℃~28℃,斑鳢生长速度最快,当温度升高或降低,则生长速度减慢,11月以后,当水温降低至15℃以下时,斑鳢几乎不摄食,基本停止生长。冬季低温期间,完全停止生长,多潜入洞穴或钻入泥层中过冬。开春后,水温回升至15℃以上时,又开始摄食生长。在自然条件下,2龄前,为斑鳢体长 加速生长阶段,2龄后,体长增长减慢,体重增长较快。一般1冬龄鱼的鱼体长约19.0~39.8cm,体重95~760g,2冬龄鱼的鱼体长约38.5~40cm,体重625~1395g,3冬龄鱼的鱼体长约45~59cm,体重1467~2031g。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鱼体生长更加快速。
4繁殖
(1)繁殖习性
斑鳢的产卵期为4~7月,在华南地区,4月中旬到5月为产卵高潮,华中地区则以5~6月为产卵高峰期。
斑鳢的性成熟年龄,随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我国南方地区,1冬龄鱼体长约20cm,体重130g以上就能繁殖产卵,沿长江地区,2冬龄体长30cm左右,方能繁殖。
成熟的斑鳢亲鱼怀卵量与亲鱼个体大小有关。0.5kg左右的雌性亲鱼怀卵量为8000~10000粒,部分可达11000~12000粒。
(2)自然繁殖
在自然繁殖季节,成熟的斑鳢多在池沼、河边水草茂盛的浅水滩产卵、受精、进行自然繁殖。但是,单靠自然繁殖是无法解决大面积养殖所需要的苗种,必须设法创造与自然繁殖相当的环境条件,让其在繁殖池进行繁殖,以获得大量的鱼苗。
繁殖池的面积视亲鱼的数量而定,66.7m2~667m2均可,池底要分深浅两部分,深处1m,浅处30cm,池的边缘和中央都可作为深处,其余为浅处,还要栽植水草、水浮莲等。池堤可用泥土筑成,并让水草丛生,在池堤周围应用砖、竹等加高30~40cm,以防亲鱼跳出。池中为保持透明度较大的瘦水。供作饵料的小鱼以30~40尾/kg者为佳,但放入数量不宜过多,尤其在春初产卵前的亲鱼,防止鱼体过肥,产卵迟缓。雄鱼∶雌鱼为1∶1,1对/m2。产卵前,在水草茂盛的地方,雌鱼用口将水草围成团状的草堆,然后口吐泡沫作巢,巢的大小视鱼大小而定,一般05kg左右的亲鱼,所作的巢直径为40~50cm,雌鱼一般都在无风天气、黎明前最宁静的时候产卵,产卵时雌鱼先至鱼巢之下接近水面处,腹部向上仰卧身体象抽筋似的摇动身体产卵。雄鱼也以同样姿态靠近排出精液。产卵后雌雄鱼都不离开,潜伏在巢底下,保护鱼卵,直到孵出仔鱼才离开鱼巢,带仔鱼群到处觅食,仔鱼群在上,亲鱼在下,这时亲鱼也开始残食离群的幼鱼。所以在斑鳢繁殖季节,每晨巡视繁殖池周围的草丛,如发现受精卵、刚孵化的仔鱼和幼鱼,要及时捞起,移入小水泥池进行培育。


四、人工繁殖
1斑鳢亲鱼的来源与选择
斑鳢亲鱼的来源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江河、湖泊等冬季捕捞,选留亲鱼;二是池塘培育选留亲鱼;三是市场选择性收购商品亲鱼。
选留亲鱼的主要标准是:体质健壮,生命力强,体肥无伤,1冬龄以上(最好是2冬龄),体重0.75kg以上,达性成熟的斑鳢。雌雄比例为1∶1~1∶2。
2亲鱼的运输
斑鳢亲鱼的运输简单易行,但要注意的是在高温季节,长途运输时,降温不能太低,以免冻坏内脏器官,造成大量死亡。低温季节操作要小心,不能损伤体表,否则易患水霉死亡。
3亲鱼培育
(1)亲鱼培育池:亲鱼培育池面积一般以667m2左右为宜,不宜过大,水深1.5m左右,土质或泥沙底质池底。池堤边设0.8~1.2m的围网,以防斑鳢外逃。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2)亲鱼放养:亲鱼专池专养,以备亲鱼的强化培育。放养密度较其他亲鱼培育密度高些,100~200组/667m2为宜,适当搭养鲢鳙鱼,以调水质。
(3)亲鱼饲料:喂养斑鳢亲鱼的主要饲料为小鱼,小虾,或海水冰冻鱼。当水温降低到20℃时,摄食量减少,当降低到15℃时,基本停止进食,开春后,水温升高到18℃以上即要投喂,升至22℃~28℃,食量大增。投食量为鱼体重的10%~15%。投喂的小鱼、小虾要求新鲜,大小适口,如果过大,需要切碎。
(4)亲鱼饲养管理:主要是注意亲鱼产前培育与产后护理。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投喂足够的新鲜、高质饲料,以满足亲鱼性腺转化所需要的营养及产后营养补充的需要。在亲鱼池四周或四角,种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利于斑鳢亲鱼隐蔽、吃食和调节水质。


五、亲鱼催产
1产卵池和鱼巢的准备
如果采用人工授精方式,则产卵池用水泥池,这样操作方便易行,便于观察。如果自然受精,则斑鳢的产卵池以土池为好,不伤亲鱼。(1)产卵池以667m2左右为宜,水深1.2~1.5m,催产前10~15d用生石灰砌底清塘消毒,消除野杂鱼、蛙卵等有害生物,最好用网围好,防止其它动物进入。斑鳢有筑巢习性,所以最好在催产前在池四周作好人工鱼巢(相当于小型产卵池),供亲鱼发情产卵,一般可作人工鱼巢40~60个/667m2。(2)在土质产卵池四周作好小型产卵池,小型产卵池中以质地柔软,新鲜无毒的水葫芦,水花生等做成鱼巢。小型产卵池的制作方法:在池边塘底插四根竹子,每根竹子相距40~60cm。四周围上编织网,网顶高出水面,网底离水面20~50cm,围网中间放鱼巢。这样,斑鳢亲鱼在人工催产后,会自动发情配对,选择小型产卵池进行产卵,每个小产卵池由一对亲鱼抢占。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易行,又能大规模催产、孵化。
2雌雄亲鱼的选择:
在非生殖季节,亲鱼雌雄鉴别较难,在生殖季节,性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且柔软,生殖孔大而凸出,呈三角形,胸腹部鳞片呈灰白色,颜色相对较浅,雄鱼则身体较雌鱼略长,背、尾鳍较大,腹部较小,生殖孔小而微凹,微呈粉红色,胸、腹部鳞片呈灰黑色,颜色相对较深。雌雄亲鱼按1∶1的配比进行催产及产卵孵化。
3催产药物及注射量
催产斑鳢的药物种类很多,在生产中常常采用鱼脑垂体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剂量一般为:雌鱼:TG3~4mg+HCG1000~1500IU/kg或用DOM6~8mg+HCG1000~1500IU/kg,雄鱼剂量减半。采用2针注射法。第1针注射量为总量的1/3,第2针注射量为总量的2/3,针距为12h。注射部位一般为胸鳍基部,体腔注射。水温20℃~25℃时,效应时间为25~30h。亲鱼发情产卵时,产卵池周围一定要保持安静。


六、受精卵的孵化
亲鱼产卵后,要及时把受精卵收集,放入孵化器中进行孵化。孵化器种类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孵化方式。孵化过程中用0.1ppm的孔雀石绿给受精卵进行消毒,以防止水霉;孵化期间尽量保持水温的恒定,变幅范围应控制在2℃左右;保证水质清新,溶氧不低于4mg/L,水温18℃~31℃,最宜水温20℃~28℃之间。
(1)产卵池孵化:即亲鱼产卵后,受精卵继续留在原产卵池孵化,将产后亲鱼捞出。此种方法只适合小型产卵池。尽可能保持池水的微流状态,不断更换新水,保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防止其他鱼、蛙、蛇等有害动物入池。此法省时省力,成本低,无损伤,孵化率高。
(2)水泥池静水孵化:将受精卵采集到水泥池中孵化,水泥池事先消毒。密度为1.0~1.5万粒/m2。必须给水体充气,保证水体足够的溶氧,供胚胎发育的需要,此法操作简单易行,可有效防止敌害生物的破坏,孵化率高,适合有水泥池的孵化场生产。
(3)孵化环道流水孵化:将受精卵采集移入孵化环道孵化,施以微流水,不需充气。密度3~5万粒/m3。需经常洗刷过滤筛网,并防止溢水,以免造成受精卵流失。此法好处是高密度,大量生产,适合大型孵化场采用。
(4)网箱孵化:设置网箱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有微流水。密度1.0~1.5万粒/m2。此法简便易行,管理方便,既适合各家各户少量孵化,也适合大型孵化场批量生产。
(5)小型塑料桶(盆)孵化:根据生产需要购置一定数量的塑料桶(盆),放入无污染的清水,每个塑料桶放置一个充气气头,密度1.0~1.5万粒/m2。此法最简单易行,且便于孵化过程中的观察。适合小型生产的需要。


七、鱼苗培育
鱼苗培育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水泥池培育或池塘培苗,水泥池培育,可高密度,密度1.0~1.5万尾/m2,池塘培育密度低,可放苗8~15万/667m2。放苗前池塘要经过严格消毒,并施肥培育大量的水蚤等水生动物,供苗开口摄食。
斑鳢孵化容易,培苗难。斑鳢的孵化率可达90%以上,而成活率高的为50%~60%,一般为20%~40%,甚至更低。因而如何提高鱼苗的成活率是斑鳢人工繁殖中急需解决的关键。
刚孵化的仔鱼,腹部有一膨大的卵黄囊,全长3.8~4.3mm,体质较弱,活动能力差,侧卧漂浮于水面。在3~4d内,以自身卵黄囊为营养来源,不必投饵。5d以后,卵黄囊完全消失,开始主动摄食。其主要方法如下:
(1)适时开口:一定掌握好仔鱼开口摄食时间,当斑鳢仔鱼开口摄食时,用100~120目筛网从池塘中捞取浮游动物(俗称水蛛),用40目的筛网过滤水蜈公等害虫和杂质,以其滤液均匀泼洒在孵化池内,供仔鱼摄食。
(2)充足投喂:尽可能投喂足够的水生浮游动物供斑鳢摄食,如果不能满足其需要,则可以投喂熟鸡蛋蛋黄。方法是:煮熟鸡蛋,去白留黄,用量为每万尾鱼苗用蛋黄1~2个,以30~40目筛网过滤,滤液均匀泼洒。但要注意水质的变化,如果因投喂蛋,水质开始恶化,要及时换水,以保证水质清新。
(3)保持水质清新和足够溶氧:鱼苗出膜后,大量的卵膜和油脂漂浮在水体或水底。所以要保持一定的微流水。以增加水体溶氧,排除卵膜和油脂。如果在水泥池静水培苗,还要适当换水充气,且用胶管虹吸掉池底的卵膜等杂物,以保证水质清新。
(4)注意病害防治:斑鳢仔鱼易患水霉病,用0.1~0.2ppm孔雀石绿或0.05~0.10ppm亚甲基蓝进行水体消毒。
鱼苗经过8~10d的培育,体长可达10~15mm,体色转黄,此时可投喂切碎的水蚯蚓。经过20d的驯养,鱼苗开始成群觅食,体色变黑。体长达18~25mm。随着个体增大,对饵料、溶氧等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此时应及时分池转入苗种培育。


八、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一般采用土池培育,也可以采用水泥池或网箱培育。
1土池育种
(1)育种池:斑鳢育种池以土池为好。面积以200~300m2为宜,面积最好不要超过667m2 ,如果面积过大,给驯食、操作管理带来不便。鱼苗下池前,将池水排干较好,以生石灰或茶籽彻底清塘消毒,并施足基肥,培育充足的浮游生物,以便鱼苗下池就能吃到食物。
(2)鱼苗放养:鱼苗放养前,先用10~20尾健康鱼苗试水24h,以观察水体清塘药物的药性是否完全消失。若已消失,则可投放鱼苗。投放的鱼苗要求为同一批次孵出的鱼苗,体格健壮,规格整齐一致。放养密度为100~150尾/m2。鱼苗投放时的水体温差不能超过2℃。培苗过程中,随着鱼体的增长,出现个体差异,要过筛分级、分流培育。
(3)饲料投喂:鱼苗下池后,池塘中的浮游动物会被大量摄食,数量大减,要继续施肥培育浮游动物。当鱼苗达30mm以上,其摄食量会大增,单靠浮游生物已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长期投喂水蚯蚓在经济上不划算,来源也困难,这时,可开始驯化摄食鱼糜。经过5~7d的驯化,可完全摄食鱼糜(冰鲜鱼浆)。如果由于杂鱼来源困难,还可驯化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要注意少量多餐,提供充足的饵料供其摄食,以免自相残食。同时注意定时、定位、定量投喂。
(4)日常管理:
①及时调节水质
在鱼苗培育过程中,由于施肥,水质较易败坏,加上驯化过程中,大量的鱼糜未被摄食而浪费,也会败坏水质。所以在苗种培育期间,要经常巡塘,观察水质,如发现水质变坏,要及时排灌池水,一般采用先排后灌。换水量为1/3左右。另外,可在池中放入占水面1/3左右的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一方面可以净化水质,同时可供斑鳢苗种隐蔽。

②适时分级分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斑鳢种苗在规格上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当差异大时,就极易发生残食现象。尤其是食物不足时,表现更为明显。所以在斑鳢种苗培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及时拉网、过筛、分级、分养。同一培育池的种苗,要求尽可能规格整齐一致,以免残食,否则,鱼种的成活率会大大降低。

③防逃
坚持每天巡塘,检查进排水口的拦网是否破损,如发现破损,要及时修补好。下雨天更要重点防止水位升高、漫池,以免造成大量种苗外逃。同时要加强防病工作。
2水泥池培育种苗
(1)水泥池要求:根据场地实际情况,水泥池可大可小,一般最好面积在20~40m2左右,池深60~80cm,排灌水设施要方便简易。鱼苗放养前1d用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等消毒清洗。然后贮水即可投放种苗。
(2)鱼苗放养:投放的鱼苗必须同一来源,同一批次,规格整齐一致,一般放养密度为1000~1500尾/m2。如果充气、流水好,密度可成倍增加。
(3)饲料投喂:因为在水泥池中培育,天然饵料严重不足,所以必须人工投喂饵料,供其摄食需要。苗种规格小时,最好切碎水蚯蚓投喂。个体增大后,可直接投喂水蚯蚓。当规格达30mm以上时,则开始驯化摄食鱼糜,也可接着驯食人工配合饲料。
(4)日常管理:水泥池培育,较易管理,主要注意换水,喂足饵料,及时分级培养。
3网箱培育种苗:
网箱培苗可在大池塘、水库或河中进行。池塘水质变化快,无流水,培育密度较小。水库、河流中网箱育种,因为水质好,有水流,可高密度培育。
(1)网箱的设置要求:网箱采用30~40目的尼龙网制成。规格3.0m×3.0m×1.5m或4.0m×4.0m×1.5m。敞口式,网体用钢架固定,用密封塑料桶作浮子。网箱固定在框架上,池底用绳、石头或钢锭作沉子,使网箱能充分展开,并随水位升降而升降。一般要求网箱底离地50 cm以上。网箱顶高出水面50cm左右,以防斑鳢种苗在流水刺激下跳逃。
(2)鱼苗放养:要求同一来源,同一批次,健壮无伤,规格整齐。在有流水的条件下放养密度为2000~3000尾/m2
(3)日常管理:同土池及水泥池培育方法基本一致。
九、斑鳢成鱼养殖:
斑鳢成鱼养殖一般采用套养及集约化精养方式。
1成鱼池套养:
主要是在其它主养品种池塘中放养少量的斑鳢鱼种,捕食与主养鱼争食、争氧和争水体的小型野杂鱼,在南方几省,主养罗非鱼的池塘,因罗非鱼性成熟时间短,在养殖过程中会大量繁殖后代,所以必须套养一些斑鳢等凶猛性鱼类,以捕食罗非鱼鱼仔。这样能有效控制养殖品种的密度,充分利用水体,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养鱼优质高产,增加配养鱼的产量。提高池塘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池塘套养其技术要点如下:
(1)池塘要求:塘基较高,以免斑鳢逃走。当年底彻底清池,以免斑鳢留在池塘中,影响第2年主养鱼的生产养殖。
(2)套养方法:斑鳢属凶猛的肉食性鱼类,能捕食相当于其体长2/3,体重1/2的其它鱼类,因此投放斑鳢鱼种要特别注意:一般春节前后投放好主养鱼种,1个月后投放斑鳢隔年鱼种。一般规格为50~100g/尾。且规格一定要比主养鱼种规格小,这样才能防止斑鳢捕食主养鱼类。混养密度一般为30~40尾/667m2。在养殖过程中不另投饲料,完全以池塘中野 杂鱼为食。至年底清池时,体重可达500~1000g/尾。如果主养鱼类是当年春苗,则一般在5~6月投放5~6cm规格的鱼种。放养密度为50~60尾/667m2,年底清池时,一般体重可达400~600g/尾。
(3)饲养管理:池塘套养斑鳢一般不需特殊的饲养管理。主要注意防逃工作:斑鳢善跳跃,易逃走。特别是在饲料不足、暴雨天、进水、排水时,斑鳢极易逃走。所以要坚持巡塘,检查池塘进、排水口的防逃设施有否破损,如发生破损现象,要及时修补好。
2集约化精养
(1)池塘要求:精养一般以土池为好,(也可用网箱或水泥池流水养殖。)池塘面积一般为667~2000m2为宜。面积过大,养殖数量大,造成管理不便,加上养殖密度高,发起病来,难以控制。池塘水深1.5m以上,最好塘基高出水面50cm以上,池底有10~15cm淤泥,进排水口防逃设施安全可靠,排灌水方便,池塘四周环境安静。池塘中央或一角种植1/5左右水面的水葫芦以调节水质并供鱼隐蔽遮阴。鱼塘四周设1m左右的围网,防鱼跳逃,鱼种下池前,以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然后贮水,待毒性完全消失后,放鱼种养殖。
(2)鱼种放养:在珠江三角洲,斑鳢的养殖面积较大,放养密度高,产量高。一般是在5~6月投放3~5cm鱼种,也有投放10cm左右的大规格鱼种。投放的鱼种要求同一来源,一次投放足量。鱼种健壮无病,规格整齐一致。如果投放当年小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一般为6000~8000尾/667m2,有的高达20000尾/667m2。经过5个月左右的养殖,平均个体达500g以上。产量一般达3000kg/667m2,高产可达5000~7000kg/667m2。也有的在2~3月投放隔年大规格鱼种:经过4个月的养殖,一般在6~7月可以养成上市,接着养殖当年新鱼。
(3)饲料投喂:斑鳢属肉食性鱼类,目前人工养殖斑鳢多为投喂小鱼、小虾等鲜活饵料,也有经过人工驯化后,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
而在珠江三角洲,因海水下杂鱼(冰鲜鱼)来源易,所以一般都采用投喂海水下杂鱼养殖斑鳢。饲料系数为3.6~4.2。但要注意的是,海水下杂鱼要冰冻好,保证质量,不要腐烂变臭,否则极易导致斑鳢患病。
(4)日常管理:斑鳢集约化精养。因为养殖密度高,数量大,所以日常管理特别重要,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经常加注新水,防止水质因饲料过剩或粪便残留等而恶化败坏。
②雷雨天,防止斑鳢跳逃和池水漫池。
③坚持巡塘,检查进排水口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无损,如有破损要及时修补。
④做好饲料的保鲜工作,确保饲料新鲜,不腐烂变质。
⑤投饲做到:定质、定时、定位、定量。
⑥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鱼病重点在防,每15~20d左右,全池泼洒1次生石灰水消毒,并调节水质。饲料台附近每星期用10ppm生石灰或1~2ppm漂白粉消毒1次。如发现鱼病要及时处理,及时治疗。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7-2 09: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谢谢楼主!!不知道有无其营养方面的资料呢?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5 09:5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