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俗称黄骨鱼、黄颡骨、黄蜂鱼、黄鮟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江河湖泊中。因其具有生长较快、易于饲养、营养丰富、无肌间刺、市场价格高(常年稳定在36~40元/kg)。因而深受广大养殖户、消费者的亲睐。2002年,经过1年多的驯化和繁殖研究,我场已经成功批量繁殖出黄颡鱼苗种。养殖黄颡鱼的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经济效益显著,正逐步成为渔民朋友的新兴养殖品种。? (1)水源和水质。要求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水质标准,最好选择靠近水库、湖泊、河道、沟渠等地,或配备增氧机和抽水机等机械设备。? (2)鱼池面积、水深和底质。黄颡鱼成鱼对饲养塘要求不太严格,大小鱼池都可用于养殖黄颡鱼成鱼。一般主养池塘面积为2000~3334m2,6667m2以下,水深以1.5m左右较为理想。池塘底质以沙质土最好,粘土及少泥硬底池塘亦可,底部淤泥不能太厚,10cm左右即可。? 消毒前,应将池塘底部整平,并将池塘中的杂草清除干净。一般在投放苗种前15d左右,将池塘用生石灰、漂白粉、茶麸等药物消毒,清除野杂鱼类及消毒杀菌。具体清塘方法为:? (1)生石灰清塘:干池清塘时,先将池水排至5~10cm深,按每667m2水面用生石灰50~75kg化水全池泼洒。若带水清塘时,按每667m2水面1m深用生石灰125~150kg。7d左右药性消失后,可以放入苗种。
(2)漂白粉清塘: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30g/m3,5d左右药性消失,可以放入苗种。? (3)茶麸清塘:先将茶麸捣碎,放在缸内用水浸泡,隔日连渣带水泼入水中即可。干法清塘水深15cm时,每667m2水面用量为15~25kg;水深1m时每667m2水面用量为40~50kg。7d左右可以放入苗种。? 清塘后的5~6d,施放有机肥料150~200kg/667m2,待池塘水体中大量的浮游动物出现后投放鱼种。投放的鱼种要严格消毒,通常采用4%的食盐水溶液洗浴后放入成鱼池塘。? 放养密度与鱼池条件、环境因素、饲养水平、水源及消费习惯等因素有关。可投放2.5~3.0cm鱼苗5000~10000尾/667m2,另外套养12~15cm花白鲢200~300尾/667m2,7~8cm团头鲂或草鱼种80~100尾/667m2。
池塘主养黄颡鱼,要求饲料含粗蛋白质38%~40%。可以用黄颡鱼料、鳢科鱼料、虾料、鳗料或自配料如鳗料80%、黄粉虫19%、生长素1%,混匀搓成团用食台投喂;或冰鲜海杂鱼80%、鳗料10%、黄粉虫9%、生长素1%混匀搓成团用食台投喂。投喂时要做到“四定”,并先训食好黄颡鱼到食台吃食的习惯。? 食台的设置:每个鱼塘根据需要设置若干个食台,一般2667~3334m2的鱼塘,四角各设置一个,食台距塘边2~3m,饲料投放到食台中间让鱼苗采食。食台可用40目筛绢网做成6~9m2大小,并用绳子吊在距池底40~50cm深处。? 训食:鱼苗投放后开始训食,将鱼肉浆和人工配合饲料搓成小团状,均匀投放到距塘边1.5~2.0m的塘边四周,两三天后,以食台为中心缩小投饵范围,1周后饵料全部分投于各个食台中。? 日投饵3次,即8:00—8:30;16:30—17:00;21:00~21:30。投饲时根据黄颡鱼的大小、季节、天气、水温、水质以及吃食情况灵活掌握,进行合理的投喂。? 黄颡鱼属于底层鱼类,选择饵料时最好将人工配合饲料加水搓成团,投进食台供鱼苗采食,或选用饲料厂生产的沉性颗粒饲料沿塘边定点投放。若投喂浮性饲料亦可,只是训食的时间稍长,并宜在傍晚光线较弱时投喂。? 黄颡鱼性情温顺,喜静、趋暗怕光,活动缓慢,抢食能力远不如鲤鱼、罗非鱼、加洲鲈、鲶鱼等鱼类,因而主养时最好不要混进其它鱼类(套养适量的鲢鳙鱼除外)。? 高密度主养黄颡鱼,因饲料蛋白质含量高,其排泄物及残饵会令水质很快变肥,繁殖出过多的浮游生物,与主养鱼争氧,故必须配足鲢鳙鱼。? 黄颡鱼虽能耐低氧,但其窒息点却随体重的增加而明显上升,在天气闷热或水质恶化等诱因影响下易导致缺氧浮头,故最好按667~2000m?2水面配备1台750~1500W的叶轮式鱼塘增氧机备用。? 在主养四大家鱼和鳗鱼、桂花鱼、加洲鲈等中上层名优鱼类的池塘中,混养3~4cm的黄颡鱼500~1000尾/667m2作为底层鱼,在不需投喂黄颡鱼专用饲料的情况下,靠主养鱼的残饵、浮游生物及小鱼、小虾作饵料,鱼塘可产黄颡鱼成鱼35~60kg/667m2。? 鱼塘混养黄颡鱼,由于密度不大,加上易形成生态平衡环境,因而发病率更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