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370|回复: 9

[原创]饲料霉变及其对猪只的危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5 09: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饲料在生产及应用过程中,因原料采购、贮存、运输、饲料加工、成品暂存等不当可造成霉变,给动物生产带来很大危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7%的粮食、饲料等农作物产品受霉菌污染,霉变所造成的粮食和饲料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我国一些地区,尤其是南方地区,饲料霉变问题也相当的严重,1996年我国饲料霉变现状调查结果表明,配合饲料及饲料原料污染率分别为100%和99%,其中严重污染而被禁用的占20%,而南方的饲料霉变率比北方地区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 1.霉变后霉菌及其毒素对猪的危害 霉菌污染是饲料中最突出的微生物污染,据调查发现,饲料霉菌的感染率几乎为100%,带菌量超过国家标准的约有50%,污染饲料的霉菌主要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镰刀霉菌属,毛霉菌属,其次还有枝孢霉菌属、交链霉菌属、共头霉属、梨头霉属、拟青霉属、木霉属、根霉属等,这些霉菌中大部分在适宜的温度、湿度、PH条件下都会产生对人和家畜有危害的霉菌毒素。对亚太地区霉菌毒素污染研究表明,最为严重的毒素种类: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橘霉素、T-2毒素、呕吐毒素、串珠链孢菌素和玉米赤霉烯酮(Deviries J W et al.,2002)。对我国各地玉米、蛋白饲料、全价饲料中霉菌毒素抽样检测,并考虑美国FAO(1988),欧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1991)及国家有关部门建议得出我国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最为严重的是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不同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不同,玉米(能量饲料)中以呕吐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较重,而蛋白类饲料中则以呕吐素、烟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和T-2毒素的污染较重。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中以黄曲酶毒素(AF)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对猪的影响最大。猪对霉菌毒素敏感,特别是哺乳或哺乳仔猪。一般来讲,当水平相对较低时,霉菌毒素降低饲料采食量、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20-200ppbAFB1可引起饲料采食量和生产性能下降,但可通过提高特殊日粮养分如赖氨酸或蛋氨酸水平来抵消严重AF中毒(1000-5000ppb) ,可发生急性影响,包括对呼吸的影响。据报道,饲料中AF含量为2.0mg/kg , 可使猪体重由对照组的33.7kg减少到29.7kgAF通过胎盘屏障转移到胎儿,引起胎儿畸形,导致产仔数减少、产弱仔、死胎和木乃伊。急性中毒的个别母畜会发生流产。公猪AF中毒则表现性欲下降。猪对玉米赤霉烯酮最为敏感。Kordic等(1992)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22.09mg/kg的玉米赤霉烯酮,显著地降低了青年母猪的繁殖性能。ZEN 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出现异常变化,如阴唇红肿、乳头肿大、包皮肿大、以及常出现发情症状、不孕、假孕、流产、死胎、公猪性欲降低等症状(肖治军,2003;张丁华等,2004)。Minervinia(2001)从32日龄开始对公仔猪饲喂9μg/g 剂量的ZEN ,在其一岁时,发现公猪的精液浓度明显的降低,而且睾丸发生萎缩。对于母仔猪则导致卵母细胞不能正常成熟,并且发现染色体出现异常现象。其他毒素方面如赭曲霉毒素,给猪饲喂含赭曲霉毒素1mg/kg的饲料1个月可引起腹泻厌食和脱水出现生长迟缓饲料利用率低剖检多见肾苍白坚硬即橡皮肾饲喂含麦角毒素的饲料可在数天或数周内猪只表现精神沉郁采食减少全身状况不佳通常出现后腿跛行严重者尾巴耳朵和蹄坏死
2.霉变对饲料适口性的影响
微生物在饲料上生长繁殖,使饲料发生一系列的生化变化,造成饲料品质变劣的现象称为霉变。饲料霉变后会失去原有的味道,气味不正,脂肪酸度升高,营养成分破坏,适口性下降。因为微生物本身散发出来的气味,如许多青霉有强烈的霉味,可被饲料吸附,这种霉味很难消除。饲料原料发霉往往伴随害虫的繁殖,害虫活动的代谢物、分泌物进一步使得饲料原料品质恶化,产生变色、变味、变臭、潮湿、结块、霉烂、带毒等一系列的劣变。而且组成饲料的各种有机成分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生成许多有特殊刺激嗅觉和味觉的物质,如高水分的饲料在通风不良条件下进行储藏时,由于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微生物发酵利用,便产生一些酸和醇,使饲料带酸味和酒味。严重霉变的饲料,其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产生氨、氨化物、硫化物、硫化氢;有机碳化合物被分解产生各种有机酸、醛类、酮类等,这些物质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产生异味与异臭,从而严重影响适口性。另外,饲料霉变后的霉菌毒素也是导致饲料适口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3.霉变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霉菌中的孢霉菌自身不仅不制造营养,而且常通过分泌多种酶分解饲料养分供其生长繁殖。因此,被霉菌污染的饲料,营养成分含量和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另外霉菌消耗营养物质的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样使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发生变化。N.Paster and N.Lisker(1982)报道在高湿度条件下储藏脂肪的含量显著降低,而脂肪酸的比率、维生素E、胡萝卜素、黄色色素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都不显著。Beasley et al.(1980)发现仔鸡饲喂接种过青霉属霉菌的饲粮后腹泻率较对照组增加,生长速率较对照组降低。齐德生等(1999)报道霉变豆粕气味不良,蛋白质溶解度下降,霉菌总数可大幅度升高,但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砂分、过氧化物值、有效酸度及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无明显改变,黄曲霉毒素B1 含量升高不显著。陈喜斌等(2003)研究表明随着豆粕中霉菌的生长,豆粕的蛋白质溶解度在逐渐减少,霉菌增长与蛋白质溶解度降低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随着霉菌的生长,豆粕的粗脂肪含量在逐渐减少,霉菌增长与粗脂肪含量降低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霉菌生长对豆粕的粗蛋白含量和脲酶活性指数△PH没有显著影响。陈喜斌等(2004)对霉变饲料营养价值影响又进行研究表明霉变豆粕粗蛋白含量虽然没有明显改变,但蛋白质溶解度呈线性下降,总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其中必需氨基酸受到的影响明显大于非必需氨基酸。在所测的17 种氨基酸中,蛋氨酸、赖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受到的影响最大,含量下降最多,总能仅在霉菌数超过80千个/g才显著下降。霉变也明显改变营养成分的利用率。本研究表明,鸡对豆粕干物质、粗蛋白质利用率都随着豆粕中霉菌数的增加而下降,尤其是霉菌数达到140千个/g,下降极为显著(P<0.05),总氨基酸平均利用率,必需氨基酸平均利用率在豆粕中霉菌含量超过80千个/g,下降极为显著(P<0.01),其中,丙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下降最多。丁斌鹰(2001)的研究结果还表明:随着霉变程度的增加,豆粕的氢氧化钾溶解度显著减少(P<0.05),粗蛋白变化不明显(P>0.1)。霉菌数与豆粕氢氧化钾溶解度变化有较强的相关关系(P<0.01)
饲料中的大部分霉菌都具有很强的淀粉分解能力,如曲霉属、青霉属、根霉属和毛霉属的多种霉菌具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一些细菌,主要是芽孢杆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属,如枯草芽孢杆菌和淀粉梭状芽孢杆菌等,也能使淀粉分解,这些微生物最终将淀粉分解为酒精和醋酸,既使饲料发生酸味,又降低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另外,饲料在存储期间微量元素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维生素则会发生一定量的流失,流失的程度主要取决于饲料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饲料霉变后营养价值的下降由猪只采食后必然导致生产性能的下降。 4.饲料霉变的防制 4.1.控制饲料的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 水分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最为重要的生长素之一,当饲料水分含量超过15%时极易导致霉菌大量生长繁殖。而且随水分含量增加饲料霉变速度也相应加快,因此,贮存时应严格控制饲料含水量在安全范围内。水分活度是水分在食物中的单独的最重要的特性(Anthony J. Fontana,1998),是决定食物的质量和安全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A.J.Fontana,2000)。霉菌生长要求的水分活度较其他微生物如细菌和酵母都低。一般地,水分活度值在0.60以下,所有霉菌都不能生长,少数霉菌可以在水分活度值为0.65时生长,这类霉菌称作干性霉菌如灰绿曲霉、薛氏曲霉、赤曲霉、阿姆斯特单曲霉等。这些干性霉菌的孢子在水分活度值0.73—0.75时经过1—4周的时间,有部分可以发芽,当水分活度值为0.70时,与饲料有关的霉菌孢子发芽的极少见。在相对湿度高(水分活度值大于0.85)的环境中霉菌的生长能够引起饲料的严重霉烂,但是霉菌生长的最适水分活度值在0.93—0.97之间。因此,饲料在存储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饲料的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 4.2.饲料中添加防霉剂 饲料防霉剂是指能降低饲料中霉菌的数量,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预防饲料贮存期间营养成分的损失,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并延长贮存时间的饲料添加剂。防霉剂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扩散型、接触型、扩散接触型。扩散型主要指单一有机酸或复合有机酸类。接触型指有机酸盐类;扩散接触型主要为单一有机酸或多种有机酸结合特殊载体制成的复合有机酸。按其理化特性可分为有机酸类、有机酸盐类、复合有机酸及盐类、有机酸酯类等。现在饲料中常用的饲料防霉剂主要有有机酸及其盐类类防霉剂如丙酸、丙酸盐(丙酸钠、丙酸钙、丙酸铵)、山梨酸 、苯甲酸、脱氢乙酸、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双乙酸钠等,有机酸酯类主要有富马酸酯类(富马酸二甲酯、富马酸二乙酯、富马酸二丁酯),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乙酯、丙酯、丁酯等)。其中以富马酸二甲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最为常用。还有其他的复合性防霉剂、中草药防霉剂等也较为常用。但是这些防霉剂都是化学合成物质,有很多的副作用如致畸、致癌和残留毒性等限制其使用。高效、绿色、环保型的防腐剂的研究与开发也迫在眉睫。 5.结语 综上,饲料霉变对饲料养殖业尤其是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调查显示,每年由于霉菌毒素造成的损失高达6亿美元,同时,大部分的霉菌毒素具有蓄积性,使畜禽产品有微量的残留,这样这些霉菌毒素通过食物链就可以进入人体,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而饲料防霉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不能仅仅依赖于添加防霉剂这一手段。我们期待饲料工业研究工作者和专家们深入进行探讨和研究, 制定科学可行的饲料防霉的办法, 促进饲料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减少养猪业的生产成本。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5-1 11: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不关怎么好的原料,少不了用脱霉剂
 楼主| 发表于 2007-5-1 18: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脱毒剂只是一个概念,作用是有的,但是用途并不是很大哦.
发表于 2007-5-1 19: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非得购进发霉变质的饲料呀
发表于 2007-5-1 21: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霉的东西的处理方案

每次原料采购时要注意原料的水分。如发现水分较高应及时用完或者提前加防霉剂。不要等到发霉以后加脱霉剂。发霉的东西最好是别用。处理时费用也较高。效果也不很理想
发表于 2007-5-1 22: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的要控制好原料的质量,防霉剂的效果是不确定的。
发表于 2007-5-5 13: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学习中..........
发表于 2007-5-6 20: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学习中..........
发表于 2007-5-12 19: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办法啊..有时候出现这种问题总得处理吧....
发表于 2010-5-3 17: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高深有点看不懂!     但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2 11:5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