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保健 = 慢性自杀

热度 15已有 696 次阅读2013-3-27 21:13 |个人分类:安全生产|系统分类:精品转载| 保健, 慢性

药物保健 = 慢性自杀
原作者 魁罡
 
一、   药物保健“反向螺旋效应”:为什么药物不能保健?
1、药物保健的“反向螺旋效应”
在这里,就对病毒病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防御而论,我们将动物健康比作一架空中运行的飞机,病原体和免疫力是这架飞机的两个翅膀,在普通正常情况下,动物自身千万年进化出来的免疫机制是足以抵御和适应病原体的侵害,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是平衡的,动物健康这架飞机运行平稳。
药物保健的“反向螺旋效应”示意图(图1)
但我们现在用的是工业化养殖模式,动物免疫机制和其生活的外部环境不相匹配,如高密度、高浓度病原、人工营养、人为应激、毒素等不利因素,动物表现为免疫力对病原的相对弱势,这导致动物发病次数增多,损失加大。另外动物的遗传育种,加剧了这种弱势。因为其倾向于对生产性能的选择,忽视了对动物免疫机能的遗传保护。
面对这种相对弱势怎么办?两个方向,一是以[新生态养殖]等为代表的观点,主张以保护和扶助动物自身免疫机制的健康为主,强调顺应和利用自然生态,主要发挥动物自来就有的免疫力来预防疾病。这种理论虽是新生力量,但声音微弱,非主流,极少为业界所重视;另外一个观点是广泛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保健和消毒剂,试图消灭病原微生物,而达预防疾病的目的。这种理论声音宏亮、畅通无阻,也顺应了广大养殖业者的惯性思维,似乎成了养殖业必须的教条,在全国的广大宣传阵地上成为主流。
但这看似科学的方法,却恰恰违反了科学,是伪科学。长期使用抗菌素等药物保健,会产生“反向螺旋效应”,使动物健康这架飞机的平衡被打破,最终坠落,越防越病,恶性循环:
在抗菌素等药物保健的干涉下,暂时降低了病原菌的浓度,动物在眼前和表面上获得了暂时的安定,但长期下去,一方面病原菌等耐药性越来越强,病毒等因药物和消毒剂的滥用也会促进变异,所以病原体的毒性和侵害力也变得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动物自身的免疫机制,却变得越来越弱,如黏膜屏障、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机制都被削弱,动物反而变得越来越易感。
对于动物健康这架飞机,以上两方面构成了“反向的两个螺旋”,这就是药物保健的“反向螺旋效应”。一个越来越强,一个越来越弱,平衡打破了,动物健康这架飞机就要坠落。正是这种不平衡的“反向螺旋效应”造成了现在养殖业疾病频发、恶性死亡的危难局面。
2、从动物抗感染的免疫防御机制来分析反向螺旋效应:抗感染防御屏障示意图:(图2)
[新生态养殖]思想主张“尊重自然、认识自然、和谐自然”,对养殖动物的疾病防治,同样我们要尊重并正确认识动物。其千万年来进化到今天并成功存在,自然有其成熟而完整的疾病防御恢复机制,这就是动物自身的免疫机能-基于免疫系统而发挥作用的抗病能力。
动物自身抗感染机制分为三道关,分别是黏膜免疫屏障、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普通情况下,外界病毒病菌等病原微生物主要是通过三个通道来感染动物的:消化道黏膜、呼吸道黏膜和泌尿生殖道黏膜。以肠道粘膜免疫屏障为例,面对病原感染,三道关互相配合,通力反击,力保健康或康复。所以病原微生物要感染健康动物或致病死亡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可以解释,当传染病来袭的时候,动物群中总有不发病,或轻微发病就好的,因为其免疫机制的健康指数很高。
当御敌于国门之外,病原微生物被阻止于黏膜屏障时,动物不表现发病,无临床症状或炎症反应;突破黏膜保护层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快,容量足够时,则很快被消灭,可能引起一定的炎症反应,动物仅表现为轻微发病或无症状,很快康复;若面临更严重的感染,高剂量或强毒时,有力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为最终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赢得了时间,在体液和细胞免疫的强有力反击下,最后清除或抑制住病原微生物,恢复健康。
死亡动物往往是在第三阶段,非特异性免疫消耗枯竭,持续严重的炎症反应,而动物特异性免疫反应迟缓,迟迟不能发挥作用。若存在大量病菌感染,最终导致代谢障碍,引起脱水、衰竭,致死亡。所以该阶段前后正是抗生素救命的最佳介入时机,在无耐药机制情况下,抗生素可弥补衰弱的免疫机能,迅速杀灭感染菌,为动物康复赢得先机。
抗菌素药物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伟大发明,给人类健康带来福音。在使用的初期,表现出惊人的效果,以至于在1950、60年代,有人甚至豪言“人类从此要永远清除某些疾病了”!但再好的东西也不能错用、滥用,否则物极必反,反而要伤害到我们自己。下面要详细分析,在药物保健情况下,动物抗感染的免疫机能如何被削弱和破坏的。
抗菌素等药物保健干涉下的抗感染免疫屏障示意图:(图3)
药物保健是带着科学面罩的伪科学,其致命缺陷就是:抗菌素药物只能杀灭细菌,并不能灭绝细菌(细菌灭绝了,生物界也就完了),对病毒更是无能为力。如果加入抗生素的长期干涉,结果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这里仍然就肠道中的免疫防御为例,抗菌素药物虽降低了病原菌的浓度,但也将黏膜屏障中的正常菌从破坏了,同时中和了黏液、抑制了部分上皮细胞的更新。结果是黏膜屏障洞开,病原入侵将直接面对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消耗已有的抗体。几种严重的后果要注意:(1)抗病毒能力迅速降低。不仅sIgA发生机制受抑制,抗病毒的非特异性免疫容量被持续消耗,不能为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赢得缓冲,疫苗防疫产生的抗体也不易保持;(2)造成体内过于洁净的病菌环境,免疫系统接触不到适量的环境病原菌,免疫防御系统得不到适当的锻炼和适应,幼小动物免疫发育迟缓;长期药物保健会产生所谓的“玻璃猪”,免疫机能非常脆弱,极易发生多重感染和免疫崩溃;(3)持续地培养细菌的耐药机制。特别是在病毒入侵导致耐药菌继发感染时,正常情况下能发挥治疗救命作用的抗菌素药物,此时几乎无能为力,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原菌在动物体内大量繁殖,引起全身感染、病毒病菌血症、败血症等的发生,最后动物衰竭而亡。
这也絮叨一下关于消毒剂的一点观点(在《新生态养猪》以后的章节有详述)。
消毒剂的带猪消毒对动物呼吸道粘膜免疫屏障的破坏更大,在呼吸道粘膜保护层上,纤毛代替了菌从,但消毒剂是没有选择性的,既可杀灭或抑制病毒病菌等,也可以杀灭或抑制活体细胞。如果带猪消毒,那猪的呼吸道黏膜免疫屏障就会被破坏得千疮百孔,极大地削弱动物抵御呼吸道疾病的能力。实际生产中,我们养猪场是经常性带猪消毒,特别是恶性传染病来袭时,有的消毒剂厂商宣传他们的消毒剂没有副作用,要求每天带猪消毒一次。个别猪老板更加慌张,一天要带猪消毒好几次。从[新生态养猪]理论看来,这根本不是在防病,而是在病毒病菌等病原微生物到来之前,拼命地破坏猪的呼吸道防御机制,打开城门,热烈地去欢迎病毒病菌的到来和感染。更有甚者,给猪喝消毒剂。天哪!你放了心,猪完了。
另外还有个感染通道,这就是泌尿生殖道。健康猪对泌尿生殖道感染有一定的自净和自愈能力。笔者对很多规模猪场经常性的母猪子宫消毒清洗(多用消毒剂和抗生素),也持反对意见,道理不言自明。
所以有时我们养殖场发病了,损失大了,老板往往叹口气说“传染病太厉害了”,把责任一下子推卸干净,大有“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的感慨。其实所谓的“高致病性蓝耳变异株”、“非典型猪瘟”、“无药可治的副嗜血杆”、“顽固的链球菌”不是凭空来的,而是我们全球养殖业常年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滥用,给培养出来的。
近年来的恶性传染病,几乎都是病毒打头,充当攻击的尖兵,攻破免疫防御后,病菌乘虚侵入,大量繁殖,最后败血、高烧、脱水、衰竭而亡,因为动物自身免疫力的破坏,发病率很高;由于耐药性的普遍,治愈率很低。
3、药物保健的四大害
药物保健的反向螺旋效应直接导致2种危害
(1)   病原体选择性变异和耐药性:
(2)   动物免疫机能日趋低下。
从长远看,又间接导致2类更为严重的危害:
(3)    工业化养殖的崩溃:工业化养殖以前,人类动物养殖是以自然选择为主,在与病原体的斗争中,优势个体存留下来,养殖动物的各方面性能是基本均衡的,对自然环境也是适应的。但工业化养殖以来,动物养殖是以人工选择为主,偏重于动物的饲料效率、生产速度等生产性能,在这种不均衡的选择下,动物免疫力的遗传性能日渐削弱,所以工业化养殖对环境、设施和技术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稍有不慎,即可能发生灾难性后果。而药物保健加重和加快了这种局面。再不改弦更张,最终只有工业化养殖的崩溃。(后面有论)
(4)    人类健康的灾难:病原微生物都是一些简单的生物体,但有一个共同优势,就是繁殖速度特别快。从生物进化学看,其变异进化速度是无与伦比的,在细菌耐药性和新抗菌素研制的军备竞赛中,人类是不自量力,盲目自大,如不改变,“超级病菌”恐怕会成为人类健康的末日撒旦。(后面有论)
4、生物自身的免疫机能是疾病防治的主力军
[新生态养殖]理论在疾病防治方面的主张是:“动物自身的免疫机能是疾病防治的主力军和唯一支撑点,具有免疫否决效应,疫苗防疫、消毒、药物治疗等都是辅助手段”。
什么是“免疫否决效应”?
如果没有健康的免疫机能,号称再科学再完善的疫苗防疫、消毒都是枉然,不能发挥作用,药物治疗也无能为力。甚至起反作用。如:在低群体免疫力的猪群中,病原体有向强毒化变异选择的趋势,如进行蓝耳活苗防疫,有可能造成毒力返强,反而造成传毒或流行爆发。或口蹄疫油苗灭活不全,有活毒扩散增强的可能性发生。
    如:对低免疫力的个体发生严重持续感染,贸然大剂量使用抗菌素药物,可能导致大量死亡菌体的免疫复合物不能及时清除,造成代谢障碍,肝肾衰减,加速死亡。

难过
2

路过

雷人
4

握手
5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15 04:5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