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研究发现,这一轮猪周期虽大体来说与此前基本相似,但也有很多不可忽视的新特点。因此必须要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养猪户究竟该怎么做才能保证自身的最大利益?
1养猪业行业分析:新周期、新特点、新应对
2000年以后,我国市场已经经历了4次猪周期,目前正处在第5个当中。从2001年6月开始,前4次周期性的时间,恰好大约是2年、3年、4年、5年。
身处第5轮猪周期当中,近期的农产品价格下跌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也让众多养殖户忧心忡忡。然而,金融界研究发现,这一轮猪周期虽大体来说与此前基本相似,但也有很多不可忽视的新特点。因此,在后市应对中,除了仍需保持理性与市场敏感度外,也不必过分担忧与悲观。
2猪价度过波峰,后市反弹受季节性影响大
作为经济周期性在我国商品市场最明显的体现之一,生猪与猪肉的生产、贮藏、销售过程具有周期性、鲜活性等属性,其价格也因资本对供求关系影响而暴涨暴跌。同时,猪周期还受到疫病等自然因素、养猪业产业发展阶段、我国季节性消费习惯,以及国民经济基本面等的影响。
△图1是商务部公布的全国白条猪批发价格周数据
图中包含了从2010年6月~2015年3月的完整第4次猪周期与从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26日的当前猪周期价格走势。
新发地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在与金融界网站研究员交谈时表示,近期猪价的“大势”,就是随着毛猪产能的进一步恢复,肉价已经进入下行通道,后期还有继续下降的空间。
从图1可以明显看出,上一次猪周期的波峰出现在2011年的9月,此次猪周期的波峰则出现在2016年6月,相隔约57个月。在上一次周期波峰过后,猪肉价格虽仍有局部反弹,但总体成震荡下行的趋势,直到此轮周期开始的2015年3月,下行期约为42个月。而此轮周期自2016年6月度过价格波峰之后,至今过去1年左右。期间发生过一次小幅的反弹,据以往经验来看,仍有出现局部上扬或季节性反弹的可能。
3误导——此轮猪周期波动剧烈的重要成因之一
猪周期的形成,共性是主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然而当聚焦在这一次猪肉周期性价格波动的成因时,就会发现其具有特殊背景下的不同特点。
首先,在此次猪周期价格开始上升之前,有大量的个体养猪户因深度亏损永久地退出了养猪业。
刘通表示,上一轮猪周期低谷时猪价过低,且持续时间过长,导致部分养殖户承受不了亏损而退出了养猪业。这导致当时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下降比较明显,毛猪产能大幅下降。
据农业部数据显示,2015年有约500万户养殖户退出了市场。而2017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降至3600余万头,而2012年底,这一数据则超过5000万头。
从图2可以看出,无论是生猪存栏量还是能繁母猪,其月度环比变化从2013年9月开始就一直呈现负增长的态势,也就是说其数量一直在减少。而减少最为剧烈的时期为2014与2015年。农业部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4月末,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1.4%,环比增加0.4%,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下降2.1%,环比持平。这也是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两个月环比未发生变化。
而同比数据对于下跌情况的表现更加明显一些。图3显示,自2013年9月以后,生猪存栏量与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变化就一直在负值中运行,并未恢复此前水平。
长江证券分析师陈佳在行业分析报告中表示,上一轮猪周期的猪价创下了历史新高,导致了2011年大量资本进入,叠加行业内大规模的扩大再生产,养殖业进入了一轮前所未有的固定资产投资高峰。2011年农林牧渔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创下历史最高,高达73%。在此之后,行业持续了长达两年的长时间深度亏损,2014年单点的最大亏损额达到近300元/头。行业长时间亏损一直持续到2015年4月,在此期间养殖户资金链断裂退出十分普遍。
据陈佳2015年在8个省份的调研结果显示:湖北散养户淘汰较存栏最高点淘汰25%~35%、湖南地区20%、山东散养户淘汰比例高达40%~50%、河南洛阳地区达到30%、重庆高达50%(水源带)、浙江30%,辽宁地区平均30~40%,辽宁个别地区高达60~70%。
陈佳在分析中还提出了此轮猪周期另一个新的特征:出现了过去从未出现过的环保趋严下,行业盈利阶段政府行政干预去产能。
将图1与图2结合,可以明显看到一个较为奇特的趋势,在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此轮猪周期处于上行通道时,生猪存栏量与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变化并未出现迅速上涨,某些时期甚至出现了环比负增长扩大的情况。
自2015年1月1日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对中国的生猪养殖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影响进一步加大,各地纷纷重新划定“禁养区”,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不合规的养猪场进行拆迁也在持续进行中。如2016年底,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就表示,依据《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2016年南方水网地区调减生猪1600万头。而各地禁养区的划定,使生猪存栏减少8%,调减生猪3600万头。
据陈佳分析,在2017年,根据各地政府的时间规划来看,养殖环保趋严呈现向全国范围扩散之势。全国范围大多数省份在禁养区划定和搬迁上都有明确的时间表。他表示,基本可以确定,2017年环保导致的产能出清不是停止了,而是范围将更广、对养殖的将影响更大。
在与金融界网站研究员谈话中,刘通还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此轮猪周期上涨如此之快,波动如此猛烈的原因。他表示,在此前这一波价格上涨中,由于一部分媒体平台以及某些分析师,过于散布了一些不实的利好消息,使猪价上涨过快过高,达到了“天价”,但这个“天价”是参杂了不少水分的。而这些消息与分析误导了很多养殖户,刺激了产能的扩张。
“实际上毛猪的供应程度并没有他们说的那样短缺。这样,在毛猪产能得到一定恢复后,价格就出现了快速下降。而此前相信了这些预测分析的养殖户,此时预期落空,泡沫破裂。因为感觉上了当,情绪迅速转变,争相出栏,又引发了价格的持续下跌。”刘通表示,这些分析看似是站在养殖户、养猪场这一方的,但违背了真实的市场规律,实际造成的后果却是客观上损害了养殖户的利益。
而对于现在市场中出现的认为明年养猪业将出现较2013、2014年更为“惨烈”的大面积亏损的分析意见,刘通表示,“不知道这些分析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4顺时出栏是明智之选
对于养猪业这样一个严格受到供求关系支配的行业,对其产能的研究判断可以说是最关键的。
刘通对此的意见是,毛猪产能不宜继续扩张。他表示,目前毛猪的产能已经达到了供求基本平衡的程度,只不过现在怀孕、待产的仔猪需要在若干个月以后才能上市,一旦市场上表现出供求基本平衡的状态,毛猪即时的实际产能就已经是供大于求了。
而对于农业部发布的能繁母猪存栏量数据显示出的趋势与此有一定背离的情况,刘通则对该数据提出了若干修正的意见。他从数据抽样准确性、MSY已经发生增长,以及后备母猪扩张等几方面对该数据提出了质疑。
而与之相对的是,陈佳则认为现阶段农业部的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是当下最值得参考的。他提出,这几年是全国各个产业的环保大限之年,特别是2017年环保对各个行业,包括养殖,将会更加趋严,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在这一背景下,能繁母猪存栏量的走势大概率是:“L”型,而不是“V”型反转带来生猪存栏大幅增加。
除了环保因素支撑他的这一分析外,陈佳同时表示,据他的调研显示,2015年底和2016年初爆发了大面积寒潮导致全国范围的小猪腹泻,导致2016年上半年生猪供给紧张加剧,使得2016年上半年猪价创下22元/公斤的历史新高,从而使得今年猪价同比去年同期低。也就是说:今年的猪价低于去年并不是存栏大幅增加导致的,是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从另一个角度讲,猪价最好的是2016年,如果生猪存栏有条件可以大面积补栏的话,并不会等到2017年,能繁母猪早就“V”型反转了。
陈佳因此得出结论,只要政府的环保政策不发生变化,未来养殖的可观盈利现状就将长时间维持。
政策增加养猪业的环保成本,这势必将带动清洁化、规模化养猪将成为行业未来的趋势。但规模化养猪依然是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的投资,因而目前行业进入的速度远远落后于散户退出速度。这也是在这一时期造成养猪行业供需的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至于另一个可能影响国内猪肉价格的因素——进口猪肉,绝大部分业内人士均表示其不会大幅影响国内猪价。首先我国猪肉生产、消费市场体量均十分庞大,进口猪肉占有比例很小(2016年只有3%)。同时有关部门持续表示政策上不会大幅放开进口猪肉。另外,从数据上看,随着国内猪肉价格走低,进口猪肉价格与国产猪肉价格差距缩小,进口猪肉的数量也在减少。据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4月进口猪肉数量为10.6万吨,环比减少近1.8万吨,同比减少1.2万吨。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每一个市场参与者对某一价格行为的预期和希望的变化都会影响交易行为。由于人本身的心理预期和希望都是在变化,所以市场很难被精确预测。换句话说,现阶段或许可以推断猪价处于下行通道,但具体的微观波动是无法准确预测的。
那么,作为养殖户,身处猪周期这一无法抗拒的经济规律之中,究竟该怎么做才能保证自身的最大利益?
应该看到的是,盲目的追涨惜售、恐慌滥杀,才是导致养殖户利益受损的最大原因。聪明的投资者与养殖户需要做的是把握宏观大势,调整自身产业结构,顺势而为,而不是逆流而上。
“所以,养猪场顺时出栏才是首选。”刘通说。
来源:金融界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