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粕17日收盘上涨。其中,1月期豆粕上涨4.0美元/短吨,收于347.8美元/短吨,阿根廷的天气问题支持了豆类期货市场,预计短期仍有上涨势头。
基本面上,阿根廷大豆作物仍旧有机会获得改善,但是目前阿根廷的豆类作物不需要任何高温和压力。巴西和阿根廷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及第三大大豆种植国。南美今年有必要增加大豆的丰产产量来满足全球强劲的需求。交易商对16日建立的空头头寸获利了结,或是简单的削减风险敞口,这增加了市场的跌幅,因在假日期间市场会季节性下跌。17日完成了圣诞假日前最后一个完整的交易周,下周五CBOT将因圣诞节而休市,12月31日的新年前夕市场提前休休市。
17日国内豆类价格继续窄幅震荡,未能有效突破;豆粕1109收3338点,涨14点;市场等待新消息的提振。同时外围美豆支撑消退,预计短期未来国内豆类将维持震荡偏弱走势,另外,政策压制状况,价格难以走高。振幅收窄,持仓和成交量较大幅度的下降,显示市场正处于观望状态。在没有新的消息刺激之前,未来操作上建议维持箱体炒作,以多头思路为主,逢高减仓为辅,以避政策风险。
现货方面,各地豆粕现货主流报价集中在3250-3280元/吨,较昨日有20-70元每吨不等的跌幅。沿海地区四级豆油现货报价 9600-9800元/吨;24度棕榈油仍集中在9200-9400元/吨,部分地区小幅上涨。因市场对后期政策干预仍存疑虑,今日有的地区报价与成交价差达240元/吨,表现为高报价低成交的现状。
国内抛储方面,今日进行的19.1万吨黑龙江大豆竞价销售再次全部流拍,完全符合市场预期,因此未对今日期价走势产生明显影响。最近社科院预测中心陈锡康预计粮价每年将上涨4%--5%,他认为中国粮食产量增速较慢,而需求量增速将很快,这会推动粮食价格走高。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周四表示,在截至9月30日的作物年度内,中国大豆产量预计仅为1,520万吨。1-11月期间,中国进口大豆4,937万吨,增长31%。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