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粕3日收盘上涨。其中,12月期豆粕上涨6.0美元/短吨,收于350.1美元/短吨。对阿根廷由于干旱而产量降低的担忧及美元走软支持了市场。
Global Commodity Analytics总裁Mike Zuzolo称,阿根廷大豆产量可能下降的担忧鼓励交易商给价格增加一些风险溢价。Zuzolo称,交易商正在将对美国豆类强劲需求导致的供给预估下调的可能贴现进市场。美国农业部将公布12月份的供需报告。阿根廷是全球第三大大豆出口国和主要的豆粕豆油出口国。进口商正希望南美能够生产大量大豆来帮助吸收全球部分强劲需求,特别是来自中国的需求。南美大豆作物逊于预期的任何细微迹象都将产生市场买盘的增加。巴西和阿根廷是全球第二及第三大大豆种植国。
大连豆粕期货市场RO1105合约走势持弱,技术指标显示市场多头动能有所恢复,但是盘面上行主动性不强,资金参与热情不高。20日均线抑制盘面走势,能够突破方能上行。
当前北半球大豆产量基本已成定局,市场关注的焦点转向南美大豆,在当前基本面消息相对匮乏的情况下,虽然货币紧缩以及价格打压政策对农产品有较大压力,但随着政策利空逐渐消化,良好的比价促使大豆具备上涨空间。在前期政策打压的利空下,国内豆类市场已经有较大幅度的调整,随着政策利空被市场消化,国内豆粕面临反弹需求,豆粕1109合约关注在3150—3200元一带的支撑,由于我国国储大豆、豆油储备比较充足,政策调控的压力尚在,豆类价格挑战11月份的高点尚存在难度。
11月份国务院提出必要时将对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主要用于打压农产品炒作、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规行为。继10月20日国家抛售30万吨临储菜籽油之后,11月份继续抛售30万吨菜籽油,以稳定当前食用油价格。11月30日大豆抛储30 万吨,以稳定国内食用油价格,保障其原料供给。调控政策非有意压低价格,市场恐慌之后,市场将回归理性。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