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菌种种类越多越好  
微生态制剂所选用的菌种都要遵循安全、高效、稳定的原则。每一类菌种都要发挥其特定的作用,而并非越多越好。   
误区2、菌种数量越多越好   
菌种数量并非越多越好,每种微生态制剂都有它合适的添加量。   
芽孢杆菌类:在猪饲料中每头每天能采食到活菌数在2~ 6亿个较合适。芽孢杆菌采食过量的情况下反而会降低动物的生长性能。   
酵母菌类:在猪饲料中每头每天采食量为5~8亿个为宜。   
乳酸菌类:主要用于乳猪,几乎没有用量限制,其使用主要受制于成本。  
误区3、国外的菌种比国内的好   
很多人认为进口的微生态制剂要好于国内的产品,虽然可能在某一方面要好与国内菌种,但不能以偏概全。菌种选育技术国内已相当成熟,并且相对于外来菌种也更具安全性。   
菌种的同源性选育原则也要求考虑本土实际情况。   
误区4、微生态制剂只在动物生病的时候用   
微生态制剂之所以能发挥作用,源于它不断的进入动物肠道,从而使始终保持菌种的活性。它不同于一般的抗生素,确切的说微生态制剂属于保健的范畴,需要长期的添加,而不能当作药物治疗使用。   
•当动物生病的时候,我们会加倍微生态制剂的使用量,这是因为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治疗过后,菌群紊乱的动物肠道亟需微生态制剂的补充恢复平衡。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