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光辉乡属典型的丘陵山区,13个村均是旱山村,海拔600米。2008年以前,该乡基础设施滞后、人畜饮水困难、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1500元。近两年来,该乡大胆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思维,着力改善发展条件,充分发挥丘陵山区林地优势,采取支部牵头、协会搭台、政府扶持、村民互助的发展模式,科学规划建基础,创新机制聚合力,整村推进山羊养殖,建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养殖乡,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发展现代农业、带动群众致富的新路子。2009年,全乡山羊总收入360万元,养羊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今年1至10月,全乡山羊总收入340万元,养羊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人平养羊达到3头,成为广安区最大的山羊养殖基地。
科学规划,充分挖掘山羊发展潜力。光辉乡以“一村一品”为主线,以惠民富民为核心,充分挖掘潜力,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变单兵作战为集群发展,科学合理规划山羊产业发展,实现以规划兴产业、以产业促发展、以发展促增收。在拟定山羊产业发展规划时,始终坚持民意为先,顺应民意拟规划,因户而异兴产业,有效激发广大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逐家逐户走访、广泛深入调查,全面掌握村民基本情况和意愿,帮助农户量身定做短期运作、长期发展产业规划,聘请畜牧专业人员根据农户意愿、经济能力、林地面积、养殖条件免费分户设计山羊养殖圈舍、拟定养殖规模,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规划一户、致富一家。
改善基础,切实增强发展后劲。光辉乡始终坚持基础为产业配套,致力于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发展后劲。该乡以“打通出路、内联外引”为目标,依托项目建设,广泛发动村民筹资投劳,大打公路建设攻坚战,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后建成村级公路39公里,配套修建便民路55公里,新建改造山平塘14口、蓄水池13口、引水渠16公里,打机井130口,治理水土流失10平方公里,实现新增和改善灌面80亩,有效解决了人饮和发展山羊业用水难问题。按照“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养殖圈舍标准化建设,全乡现已建成标准化育羊室15个、羊圈460个。
凝聚合力,建立健全发展机制。一是支部牵头组织。光辉乡党委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致富“领头雁”作用,多方筹措创业资金,大胆探索发展模式,动员全乡100余名名党员干部带头发展山羊,组织带领广大村民共同创业,让群众吃下了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定心丸”。二是协会带动发展。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光辉乡村村成立了扶贫互助产业协会,协会为会员提供创业启动资金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形成了“支部+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解决了农民发展缺资金、生产缺技术、经营缺门路的问题。协会通过向上争、乡友捐、财政挤等办法筹集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山羊产业发展,养殖户向协会自行申报养殖规模,并与协会签订养殖协议,约定每一批次补栏数量不少于前一批次养殖规模,引导养殖户持续滚动发展,对林下养殖优质板角山羊10头以上的农户给予100元/头补助,圈舍给予30元/ m2补助。这样既解决了老百姓发展养殖业的现实困难,又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养殖积极性,协会还对养殖户的养殖规模情况进行建档立册,免费为各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目前,协会会员已发展到2500人,涵盖全乡所有养殖户。三是政府扶持解难。光辉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在内槽、蜂岩、五星、高岭等四个养殖重点村村设立了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筹集资金15万元,帮助村民解决发展山羊养殖无启动资金的困难。一些无启动资金购买种苗、修建圈舍的贫困养殖户可向协会申请扶贫互助金贷款,乡村两级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50%贴息补助,待畜禽出栏后再偿还贷款,利用这样的办法解决养殖户产业发展缺资金的难题。同时,乡党委政府还出资20万元注入扶贫产业互助协会,增强其产业带动发展能力。四是村民互助互动。在技术上,种养大户无偿提供服务和指导,村民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提高;在劳力上,积极开展“双联双带”活动,有帮带能力的党员对口联系支援1户贫困户;在经费上,对无经济能力缴纳协会互助金的贫困户,采取党员干部支助、协会减免等方式予以扶助。通过支部牵头、政府扶持、协会带动、村民互助等举措,全乡呈现出全民创业、自主发展、和谐共建美好家园的新局面。
成效:
用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光辉乡将贫困户一步培育为小康户、贫困村一步建成为新农村。在全乡建立了内槽、蜂岩、五星、高岭山羊养殖带,2010年新发展存栏50只以上的山羊养殖户30户,存栏10只—50只的山羊养殖户100余户,存栏10只以下的山羊养殖户200余户,实现了人均养殖山羊3只。今年1至10月,全乡山羊全乡山羊饲养量达到2万只,出栏1万只,总收入340万元,养羊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成为广安区最大的山羊养殖基地。
通过发展山羊养殖,全乡贫困农户从2008年初的280户减至2010年10月底的67户,贫困人口相应减为256人。该乡针对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程度最深的旱山区实施的产业产业扶贫开发模式,创新丘区旱山村产业发展的新机制,为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新路子,成为全省经验。
启示:
宣传引导是基础。该乡通过党委扩大会、村组干部和全体党员会、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宣传产业结构调整和山羊养殖政策,大力号召林区村发展山羊养殖,组织群众到本乡长期养殖山羊的农户家中学习建圈和山羊养殖技术,亲身体会山羊养殖的经济价值和致富理念。
政策支持是保障。为了充分调动农户养羊积极性,真正形成光辉乡山羊养殖带,该乡政府专门制定了《光辉乡山羊养殖奖励扶持办法》文件,对新建标准化羊圈补助50元/米⒉,对新引进山羊补助100元/只,资金由乡财政解决。为了全乡山羊养殖尽快走上规范、标准、规模和良性循环养殖轨道,2009年该乡发展了蜂岩村伍顺勇养殖大户,指导新建标准化羊圈600平方米、新发展优质山羊500只,示范效果明显。
技术推广和疫病防治是关键。该乡重点推广了“一推六改”技术,即:推广本地山羊,改不驱虫为定期驱虫,改不补料为适当补料,改放牧为圈养与放牧相结合,改不育肥为宰前育肥,改地圈为楼式圈,该混养为分圈饲养,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组织乡村动物防疫员开展对全乡山羊疫病的调查和监测,掌握山羊疾病发生动态;以抓好口蹄疫、山羊痘预防为中心,全面做好其它疫病的防范工作;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养殖户现场指导和示范,重点落实防疫、消毒、驱虫措施。
本文来源:新华网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