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73|回复: 1

[反刍] 原奶价格上涨挤占利润空间 乳企内忧外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8 14: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内的乳业企业从来不缺乏新闻,如果不是蒙牛与伊利之间的事情,中国乳品行业最大的新闻当属一周内两家奶粉企业香港上市的消息。
  具有内需概念的乳业股下半年走势如何?通胀背景下,乳业企业利润空间是否将被挤压?
  二线品牌借机突围 10月28日,总部位于黑龙江大庆的环球乳业正式于港交所挂牌交易,雅士利于11月1日在香港挂牌。
  由于估值过高,雅士利上市首日即遭破发,环球乳业上市首日也破发。
  环球乳业和雅士利接连赴港上市。分析人士指出,在蒙牛、伊利和光明三大乳业巨头四处扩张的压力下,二线乳企惟有通过上市融资来扩张产能。
  一系列安全事件的背后,国内奶粉市场目前的竞争格局比较微妙,一方面是三鹿退出直接导致约50亿元市场空间有待填补,另一方面则是目前本土排名前10的奶粉企业中,市场份额没有一家能超过30%。
  如此背景下,未来几年的竞争则显得尤其关键,通过上市募资,将是这些二三线品牌冲出重围的最好选择。在这一点上与液态奶目前寡头竞争的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样的市场格局下,对于参与竞争的企业而言,都还存在很多市场机会。
  原奶价格上涨挤占利润空间 虽然国内乳品产销明显升温,但原奶供给增长仍然相对缓慢。截至6月份,国内原料奶产量约为1400万吨,同比增长2.2%,低于同期乳品产量增速。
  奶源的紧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原料奶的价格。受原奶价格影响,终端奶价也呈上行走势。9月份国内鲜奶零售价格升至6.67元/公斤,同比上涨2.7%。此外进口因素和成本因素也对奶价上涨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国泰君安证券发布的食品饮料行业研究报告认为,2010年乳品企业成本压力较大。玉米在奶牛饲料中占比较高,玉米价格上涨推高了奶牛养殖企业的成本,不利于激励农户扩大养殖。
  兴业证券认为,虽然全年原奶价格将继续维持高位,乳品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受到影响。但行业龙头企业的盈利状况已然表现较好。其中,伊利实现净利润3.45亿元;光明盈利6542万元,同比增速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具体分析来看,伊利的盈利主要得益于奶粉,而光明的利润则主要来自酸奶。此外,一些企业的高端奶、差异化产品也是实现盈利的重要抓手。
  重建商业信心并非一日之功 尽管国家不断加大对乳制品行业的整顿和规范力度,但极个别问题乳粉案例给国产乳粉的信誉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来,国家已经先后制定并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继6月乳业新国标后,9月下旬又出台了《关于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通知》,新规加大对中小乳业的检查力度并提高了准入门槛,强调对三聚氰胺销售实行实名制。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食品农业分析师康敬东认为,这些措施有利于乳业形象的扭转和行业秩序的重塑。但不可否认奶源基地建设和保护奶农利益仍然任重道远,当前产品的检测标准与手段的滞后越发棘手,乳业危机近年来此起彼伏,行业声誉与消费者信心已经到了崩溃边缘,企业间恶意竞争又火上浇油。
  蒙牛伊利之间的公关事件,打破了基本的商业道德底线。业内人士指出:“商业伦理重建是很难的。不过,在商业伦理缺位之时,法治不能缺位。我们希望看到事件能够在法治的框架下发展,而不是靠‘公关’。”
  但摆在所有乳品企业面前的问题是,如果其商业伦理一再自我损毁,那么公众还会再给它们机会吗?
  与国内乳业问题此起彼伏,亏损众多相反,今年上半年各大洋品牌均处于盈利状态。乳业一轮又一轮的信任危机为进口奶粉大举进入铺平了道路,轻松地巩固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本文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1-8 15: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元气了,恢复需要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9 20:0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